献爱公益成久远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许多优秀的贫困学子由于家庭的经济条件较差,往往难以走完高等教育之路。
暂时的经济困难不应剥夺孩子们追逐成才梦的权力。如同一阵春风拂过贵州这片沃土,“中国建设银行成长计划”奖学金公益项目为广大贫寒学子带去温暖和希望,帮助这些背负经济重担却勇敢追梦的孩子,让他们的梦想不再那么遥不可及,让他们能生于大山却不困于大山。
“ 3700多人的学生中,大多数都是来自各个县的农村,贫困面达到了80%以上。正是因为有了国家助学金以及像建设银行这样的爱心企业的帮助,多数贫困生都得到了资助,才没有出现因贫困辍学的现象。”毕节民族中学副校长王祥如是说。
“成长计划”奖学金公益项目向全社会传递的铿锵公益之声,在社区、学校、老师和学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王祥介绍,建行已经连续六年为该校实施“资助贫困高中生成长计划”,每年40个学生,让很多品学兼优、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得到了很好的成长,顺利完成了高中学业,不少优秀学生已经走上工作岗位,成为栋梁之才。今年建行实施的“成长计划奖学金”公益项目,在该校高中也引起了较大反响:在物质条件上帮助学生,缓解他们暂时的经济压力;在精神信仰上感染学生,为他们种下爱心的种子。同时,还激励了老师的积极心和爱心、责任心,教学热情大大提高 ,纷纷表示不能辜负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关怀。
在贵州省,还有很多像独山高级中学、松桃民族中学、晴隆第三中学这样的高中学校,这些学校地处偏远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就读的多是些家庭拮据的学生,他们中的很多人怀揣梦想却行走在失学的边缘。
尽自己一份力量,让品学兼优的贫寒学子不因为暂时的贫困而放弃梦想,扶助他们成长,为国家、社会、未来,培养一批有责任感、有意志力、有感恩心的中坚力量。为孩子插上“梦想的翅膀”,助力他们砥砺前行是“中国建设银行成长计划奖学金公益项目”的初衷,也是建行的社会责任。
“善建者行,成其久远”。2007年—2013年,历时7年的“建设未来——中国建设银行资助贫困高中生成长计划”累计资助贫困高中生9万人次。在贵州地区,先后向4550人次贫困高中生提供了总计683万元的资助,帮助他们完成梦想。如今,“中国建设银行成长计划奖学金公益项目”将爱的光焰延续,向有品学兼优的困难学子伸出援手,让寒门子弟也能走出大山,攀登更高的人生舞台。
春风化雨、暖流入心,建行公益项目在润物细无声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口碑,这份诚挚的担当,让持续开展十年的“成长计划奖学金”公益项目已经成为受到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学生、家长及全社会关心关注的具有较强社会影响力的一个社会公益品牌。
建行精准助力脱贫攻坚
今年以来,建行贵州省分行积极响应贵州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春季攻势、秋季攻势行动令,围绕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和教育等,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质量水平,全力助推贵州精准扶贫。截至7月末,该行精准扶贫贷款金额达268亿元,惠及贫困人口1260余万人次。据了解,建行贵州分行以精准对接金融需求、精准完善支持措施、精准强化管理手段为主线,通过信贷扶贫创新、普惠金融延伸、移动金融覆盖等商业可持续模式推动精准扶贫,金融扶贫和党建扶贫互相促进互相补充,全力做好定点扶贫村脱贫攻坚工作。
据介绍,该行针对滇黔桂石漠化及乌蒙山连片贫困地区多维度支持农村公路、人居环境、环境保护等建设。投入农村公路建设4.5亿元,在贵州黔西南州4个贫困县修建通村硬化路123条共739公里;在六盘水市首家投放“凉都‘三变’扶贫基金”25亿元,支持市镇基础设施、山地特色农业、山地旅游、循环经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带动脱贫人口9200余人;以毕节试验区为重点,从差别化信贷政策、财务政策、人力政策等入手,加大脱贫攻坚支持力度,已在毕节市投入环境治理资金4亿元,支持草海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
另外,该行还举办引资入黔暨多方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水利项目建设暨金融产品推介会、建行大数据产品助推小微实体经济发展推介会等,同时依托电商平台“善融商务”开启“互联网+农业+金融+扶贫”新模式,带动地方特产网络分销。此外,还在国务院指定的试点地区湄潭县和金沙县首推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业务,目前已实现贷款投放。
建行:奔跑在金融改革创新前列
中国建设银行是一家中国领先的大型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历经六十余年改革发展,成就了国家建设金融主力军的美誉,现已发展成为全球知名的大型综合性商业银行,在英国《银行家》2017年全球银行1000强排名中,位居第二。“哪里有重点建设,哪里就有建设银行。”诞生于“一五”规划的新中国建设热潮中,建设银行从一家经办基本建设拨款的专业银行,发展为总资产超过21万亿元,公司机构客户突破400万,个人有资产客户超过3.4亿,规模、质量和效益等经营指标在全球银行业名列前茅的大型综合性商业银行集团。今天的建设银行,已然成为共和国砥柱中流的金融巨子。
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建设银行始终勇立潮头,砥砺奋进,走在了金融改革发展的前列。5年间,建行集团资产总额突破21万亿元,增长逾7万亿元,年均增速达10.7%。盈利水平持续良好,主要财务指标均居同业领先水平。在英国《银行家》杂志按照一级资本排序的“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中,建设银行位列第二。
与共和国建设同呼吸共命运
“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建设银行积极承担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始终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立行之本,在国家经济建设主战场积极发挥金融主力军作用。”建设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5年来,建行紧跟国家发展战略,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支持“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实施,截至2017年6月末,基础设施行业领域贷款余额3.2万亿元,支持国家重大工程项目4662个。大力拓展普惠金融,加强对“三农”、小微企业经济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涌现出“小微快贷”“裕农通”等深受市场欢迎的产品和服务。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49万亿元,涉农贷款余额1.72万亿元。建设银行还积极实施多项减费让利措施,5年间累计让利596亿元,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作为服务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一环,债转股的落地一直备受关注。
据介绍,2016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后,建行率先落地实施了云锡、武钢等试点债转股项目,全国首家获批成立市场化债转股专业化实施机构——建信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截至目前,建行已与42家企业达成市场化债转股合作意向,签订了总额5542亿元的框架协议,其中,落地资金达766亿元。业内人士表示,建行在市场化债转股领域的领先优势,既体现在方案研究过程中的技术贡献,更在于率先把债转股模式落地,从而引领这项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举足轻重的任务实现突破。
发力金融科技全面提升服务能力
随着科技变革的日新月异,建行深刻意识到,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强大信息系统支撑,未来业务发展将受到重重羁绊。2011年,在建行党委、管理层的毅然决策下,决定启动“新一代”核心系统建设,对信息系统进行企业级的全面革新,让业务功能的开发如同积木组合一样高效灵活,实现千人千面按需提供服务。在强烈的使命感召下,在全球还没有可参考的案例下,建行人开启了长达6年的“科技长征”。今年6月,历经6年、前后有9500多人参与开发的建行“新一代”核心系统全面建成。这项金融科技创新的重大成果,全面提升了建行现实和潜在竞争力。建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建行将把“新一代”系统的作用发挥到最大,把优势变成胜势,打造建行核心竞争力,为建行改革转型和中国金融科技发展贡献强大的科技动力。
建设银行提出了移动优先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以手机银行为代表的移动金融业务。目前,建行手机银行已发展成集金融和非金融服务为一体的App,功能丰富、体验良好,越来越多的用户从去网点、网银办理业务转为使用手机银行。
经过5年高速发展,截至2017年6月底,建行手机银行客户已达2.44亿户,当年交易量、交易额分别达到217.4亿笔、25.6万亿元。手机银行已成为建行各业务销售和服务客户的第一大渠道。从重点业务看,超过50%的基金交易、60%左右的贵金属交易、75%左右的账户商品交易、超过80%的快贷申请都是通过手机银行完成的。
经集约化转型,借势金融科技,建行服务客户水平显著提升,客户排队等待时间平均减少约5分钟,对公结算业务单笔时长由5分钟缩短为2分钟,个人信用卡办卡时长从15天缩短到7天。对于专业复杂的外汇类业务,实现了政策性审核、账务处理、资金清算、国际收支申报全流程集中,外汇业务单笔办理时长缩短50%。
近年来,建设银行探索运用大数据、人机智能交互等新技术,自主研发了集客户业务办理、产品展示销售、体验交流互动为一体的综合金融服务智能化设备——智慧柜员机,综合了网上银行和传统网点的功能,成为深受客户欢迎的新型服务渠道。目前,已在网点投放超过60000台智慧柜员机,有力提升了网点的智慧化水平,大大提升了网点业务办理效率,缩短客户等候时间。
建设银行基于互联网技术创新,推出“小微快贷”互联网融资服务新模式,客户可以足不出户,网上办理,真正实现从贷款申请、审批、签约到贷款支用的全流程线上操作,做到资金实时到账。“小微快贷”推出以来,以便捷、高效的流程迅速拓宽服务覆盖面,截至2017年6月底,贷款客户已超过7万户,贷款余额370多亿元。
跟随国家战略加速全球布局
5年来,建设银行不断做优做强,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稳步提升。按照“综合化、国际化、量质并重、效益提升”的宗旨,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与对外经济合作大趋势,服务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为支持国家实体经济发展和人民币国际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建行国际业务已成为一匹“快马”,有力支持了“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国企业“走出去”。截至今年6月末,建设银行形成了遍布全球的机构布局,已在29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分支机构,拥有境外各级机构251家,实现跨时区、跨地域、多币种、24小时不间断的金融服务。
建行在英国、瑞士、智利的人民币3大清算中心平稳运营。目前,伦敦分行人民币清算总量已近18万亿元人民币,使英国成为其在亚洲之外最大的人民币清算中心。建设银行在境外开立23个币种62个清算账户,总行级代理行1369家,覆盖132个国家和地区。
围绕人民币国际化和中资企业“走出去”,力推国际化转型,建行海外资产规模快速增长,盈利稳步提升,结构不断优化,资产质量优良,集团贡献度不断提高。截至今年6月底,建行海外商业银行上半年实现净利润5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6.70%,上半年国际结算量5789亿美元,跨境人民币结算量4290亿元。
目前,建设银行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包括全球现金管理、海外并购、境外融资、跨境人民币、财务顾问等多种形式的综合化金融服务。2015年以来,建设银行累计为俄罗斯、巴基斯坦、新加坡、阿联酋等18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50个海外重大项目提供金融支持,建行签约金额约合98亿美元。目前,累计储备重大项目200多个,半数以上项目集中在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百舸争流 奋楫者先--建行积极创新实现转型发展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深耕于“浙一方”改革开放、创业创新的热土,建行浙江省分行砥砺奋进,共建美丽家园、共享美好生活。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建行浙江省分行抢抓转型发展机遇,紧紧围绕我省特色小镇、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小微企业金融改革、舟山自贸区等重点领域,围绕浙江省“十三五”规划提出的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高端装备制造、文化创意等八大万亿产业,开拓创新、勇立潮头。
支持实体经济,彰显大行担当。建行浙江省分行始终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立行之本,在浙江经济建设主战场积极发挥金融主力军作用,特别是2016年以来,成功推动总行与浙江省政府签署钱塘江金融港湾建设战略合作协议、支持浙江海洋港口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与舟山市政府签署银政合作协议,与金华市政府、丽水市政府、杭州地铁、温州市铁投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上述协议金额合计超过4000亿元;成功营销2022年亚运会组委会基本存款账户等。
科技金融立潮头
当前,我省正在加快建设“四个强省”,即集中力量、资源和政策,联动推进改革强省、创新强省、开放强省、人才强省,增创引领浙江未来发展新优势。金融如何更好地推动创业创新热潮,成为建设创新强省的重要抓手。
时不我待。2017年4月11日,建行浙江省分行与浙江省科学技术厅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双方在推动国家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支持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动国家重大科技创新项目落地、推进科技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强科技金融领域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等6个方面加强战略合作。此次签约是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政府资金与社会资金、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有机结合的科技金融合作体系的有益探索。除此之外,还有4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浙江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浙江大学创新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浙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建信信托、建银国际、中建投信托及3家科技型企业共同签署了创业创新大联盟协议。
作为国有大行,建设银行历来重视和支持科技创新。“十三五”期间,建行浙江省分行将新设10家科技型支行,目前已设立了4家。该行通过信贷投放、产业基金、理财产品、政府购买等方式向高新科技产业提供综合融资额度,支持科技创新发展。
“创业创新大联盟”合作的开展,能够缓解技术和资本信息不对称问题,有利于实现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的有效对接,引导金融资源向实体经济特别是科技领域配置,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降低科技企业融资成本和门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推动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通过整合科技、金融、产业等各类创新资源,加快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金融体系,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造良好的平台和环境。
近年来,建行浙江省分行清醒地认识到,只做传统业务解决不了发展的问题,未来的发展要靠转型。传统业务是转型的“压舱石”,转型是促进传统业务改造升级的“牵引力”,是分行上下共同关注的新命题。于是,紧跟总行战略步伐,推进“科技金融”“领先型民营企业与上市公司”战略:为了给未来的挑战腾出手,《浙江分行科技金融业务三年行动方案》《浙江分行领先型民营企业及上市公司业务推进三年行动方案》已经出台,专门针对科技型民营企业综合金融需求进行了全面分析,充分整合建行集团、战略伙伴、金融同业、政府及其他第三方资源,给予科技创新“融资+融智”全面支持的内涵。
为更好服务科技型企业,今年7月,省分行科技金融与上市公司经营中心正式成立,并将逐步在全行建立科技金融、上市公司人才库,形成稳定专业人才队伍,进一步加强对科技型企业的服务支撑,积极推进各项产品优化创新落地。目前,该行积极推广三类适用于科技型企业的系列产品,包括科技金通系列产品、小微快贷及云贷通产品、大数据信用类产品等,满足科技创新企业从孵化、育成到实现高新技术企业蜕变全过程的资金融通。
科技金融,教育优先。今年5月20日浙江大学12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创业金融论坛上,建行浙江省分行行长高强作为特邀嘉宾做了题为《建行转型创新思考和实践》的发言,介绍该行2020转型发展思路,并从“科技+金融”“互联网+金融”和“教育+金融”等三个方面展示该行转型创新中取得的成果。据悉,建行是此次校庆活动唯一获邀银行,彰显双方良好、紧密的合作关系。
在建行浙江省分行的积极推动下,建总行与浙江大学已签订了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并举行“中国建设银行—浙江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揭牌仪式”,深化了双方在科技金融服务领域的进一步合作,主要包括双方共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共同搭建创新创业和科研成果转化基金平台,共同支持紫金众创小镇建设发展,共同支持浙江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建设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