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子·惠州事>家乡风情> 清初惠州纪事之——迁海

清初惠州纪事之——迁海

https://city.xizi.com   2010-06-03 09:15:15   西子湖畔    作者:东江夜游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台湾收复,台湾郑氏集团对清朝的威胁消除,展复海界。

  康熙二十三年三月(1684年),石、杜二位官员奉旨勘复海界,准许下海打鱼,开征渔课。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土地丢荒仍然严重,两院疏题招复迁民开荒,凡垦荒耕种的土地七年后才开征税课,吸引迁民垦荒。

  海丰县迁民的回迁有二次高峰期,一是初复界的康熙八年,另一次是清朝平定台湾后的康熙二十三年。从迁界到完全复界历时23年。自康熙八年(1669年)逐步开始展界后,清政府采取鼓励垦荒的优惠政策,将原荒田的起科年限定为三年至七年不等;实行顺治年间所规定的相关开垦土地的政策,贫民开垦的荒地承认并确保他们的产权。对于有主的荒田,开始时规定,“令原主开垦,官给牛种”;后又补充规定,“原主不能开垦,地方官另行招人耕种,给予印照,永远承业,原主不得妄争”。后又将“永远承业”改为“永为己业”。

  经过多年的开荒,归善县复垦荒地2146顷。也就是说,原先荒芜的土地最后均得到重新耕种。这次迁海也造成了归善县、海丰县在重新垦地开荒的过程中,土地在一定的范围内重新分配,原地已无主者由官府重均,有些客籍居民通过垦荒获得了土地。有些为逃避当时繁重的徭役而选择在边远山区居住的民众不愿回到原籍。不同语言习惯的居民进入了内陆、山区、海边,重新选择居住地。归善、海丰县原有人口结构的状态,继明朝隆庆、万历年间客民大量进入归善佃种土地后,在康熙年间的迁海中又一次发生了人口结构的变化。

上一篇:挂纸与可乐
下一篇:难得一见的清初惠州丰湖泌园记

论坛聚焦
热门文章
城讯
网友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