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子·惠州事>家乡风情> 清初惠州纪事之——迁海

清初惠州纪事之——迁海

https://city.xizi.com   2010-06-03 09:15:15   西子湖畔    作者:东江夜游   



  康熙元年二月(1662年),科、介两位官员到归善县、海丰县迁界,将平政驿、平山驿内外管碧甲地方居民以及归善里排户居民共516户迁离海边,废弃计税征田地、山塘共796余顷;而百姓的祖业则无法用经济数量来统计。海丰县(含今陆丰县境,雍正九年分置陆丰县)第一次迁鹅埠岭、琵琶寨等处。三月,巡抚都院卢大人临海丰县踏勘边界,继续规划迁界范围。五月,华、郭两位官员奉旨到归善县勘界,又再一次重新划定居民内迁范围。八月,伊、石二位官员到归善县、海丰县再一次实施迁界。此次迁归善里排编户717户,废弃计税征田地、山塘共1350顷,归善县二次迁海,共迁沿海居民1233户;荒弃可耕种土地、山塘面积共2146顷。海丰县以河内鹿境山为界,离海六十里,离县十里。

  康熙三年四月初六日(1664年),海丰县再次按划定边界迁民。“以大路下为界,县治之东以叶家寨塔为界;县治之西以西山菴为界;离城仅里许”。海丰县沿边界东自惠来县吊旗山起,西至归善县老熊坑止。计墩台四十六座;另有垛口三个共四十九座。河樁有九处。因谢道山一河樁在界外,潮水漂没,难以看守,县令阮仕鹏上请,准移在近台的鸟船湾处钉樁。碣石守卫苏利辖处也属迁界范围,苏利毁界碑,毁墩台、拔河樁,令地方官府难以应对。望墩为副将曹志所辖,乃疏苏利抗迁。八月初七日,督院、抚院、提督总兵数千,由大安内路抵碣石,苏利自统红头兵出城二十里与清军战于南塘。清军大兵未到,前队只挥马炮数百,见苏利即发炮射击,红头兵败阵,苏利中箭死。擒生口辨认苏利尸首,将其碎尸。次日,平南王藩属部队抵碣石,苏利余党落船而逃,走时将城中尽行抢掠,百姓仓皇尽逃内地。苏利是地方豪强,明、清二朝用其兵镇守碣石,苏成、苏利相继守碣石二十年,迁界也损其领地,故苏利极力抗迁。

  八月初八日,平藩班师,而金锡、石帆、杨安俱拆毁房屋,斩割禾苗,民无栖身之地,遂迁入内地,搭寮而居。而疾病流行,十存二三,民不聊生。

  康熙四年(1665年)定界之后,沿海边建筑工事,五里一墩、十里一台,在内外界线上开挖界沟,动用海丰民夫一二百人,将界外民房夷为平地,凡越界者斩。所有墩台皆下派徭役征界内民夫建造,徭役繁重,民众苦无宁日。每个墩台需耗时半年建造,而羊蹄岭一台,山高路远,耗费多于其他墩台的十倍。时人感叹曰:“此亘古未有之事,挞民作台苦况,可媲美长城矣”。时石大人又来踏界,由大路下尽迁至东芴妈宫沙沟乡,其界外房屋、神庙尽行拆毁。

  康熙五年(1666年),沿海的墙垣迁拆,独留平海城墙,准许民众晒盐。平山为盐厂,许多海丰、归善县失去土地而未远离的迁民,拥往平山担盐度日。时平山聚集大量的迁民,因严重缺粮及疾病,“死者日以百计”,妇孺被卖者亦以百计。界边民众,过半数人口受掳掠及病疫而死,或是流落他乡或被卖。即便侥幸存活者也逃避不了繁重的徭役,为大兵做民夫。八月,出现了“迁民多乏食饥毙者,知县连国柱往平山救济,每男妇一名口给谷五斗,计赈过男妇2874名口;九月,又赈近廓迁民男妇163名口;十月,又赈附廓迁民男妇354名口;共赈过谷1790石有奇”。“冬十一月,复赈迁民,计男妇3946名口,每名口给谷五斗七升,共赈谷2249石2斗2升。”这是县志纪录的唯一一组受赈的迁民数字,从“迁民多乏食饥毙者”的记录中可见当时迁民的生存状态,且有不少被杀戮,或迁到深山、流离他乡的迁民未在受赈记录中。

上一篇:挂纸与可乐
下一篇:难得一见的清初惠州丰湖泌园记

论坛聚焦
热门文章
城讯
网友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