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子·惠州事>家乡风情> 惠城桥东历史大事记

惠城桥东历史大事记

https://city.xizi.com   2008-04-22 15:05:38   西子湖畔    作者:韩文   

  21.万历四十一年(1613)正月,归善改建儒学。《惠州府志》

  谨按:今惠阳高级中学是归善儒学故址。

  22.康熙五十二年(1713)惠州大饥,知府孙章、归善令邱嘉穗、博罗令张鈖等设法赈济;十月,归善填塞董公桥。《惠州府志》

  谨按:董公桥旧址在城区挢东惠新西街,明万历四十年知府董有光建造。入清后地理家谓有伤地脉,不利居民。於是归善知县邱嘉穗下令填塞复旧,邑人称善。

  23.雍正元年(1723)正月,归善於县学宫建名宦、乡贤两祠。《惠州府志》

  谨按:以往归善名宦、乡贤附府学宫,归善知县孙能宽始於县学宫明伦堂西偏创建名宦、乡贤两祠。

  是年秋立钓矶石碑,立学宫卧碑。《惠州府志》

  谨按:苏公钓矶石在归善北门江边(今惠州卫校后门江边),知县孙能宽刻石矶旁以示遗迹。早在顺治九年(1652),朝廷命礼部颁布诏令,命各地学宫均陈设“卧碑”,横向平卧于学宫明伦堂之左。卧碑的主要内容,是告示朝廷建立学校选取生员,免丁粮和厚给廪膳;在各级政府中设学正、学道等学官管理教育;要求各衙门官吏对生员均应以礼相待等,目的就是要培养人才以供朝廷之用。

  24.雍正二年(1724)二月,包公巷火灾,烧民居三十八间,知府吴骞和知县孙能宽计口赈之。《惠州府志》

  25.雍正十二年(1734)二月,归善县丞移驻惠州府城;欣乐司巡检官移驻三栋圩;内外二司巡检官移驻梁化圩。《惠阳县志.大事记》

  26.乾隆五年(1740),彻府、县两城街道。《惠州府志》

  谨按:归善县城厢内外向俱泥路,知县陈哲以石彻平,行者便知。陈哲任知县三年,兴革利弊不遗余力。

  27.乾隆十一年(1746),增置归善迥澜书院膏火。《惠州府志》

  谨按:迥澜书院即观澜书院,清乾隆八年(1742年)由归善知县陈哲始建,书院旧址在今惠城区第二中学附近的西支江畔。书院前座中设讲堂,环列书斋,后为生员宿舍;书院外临江建有“奎星阁”飞峙江边,气势雄伟。从乾隆十一年开始,知县吴尚有聘茂名举人秦跃龙为师,招县属各乡子弟入学。并为书院添置租谷和县内“绅衿公捐优免银”。

  28.乾隆二十七年(1762),归善大修学宫和白鹤峰义学[/font

  乾隆四十八年(1783),修归善县志。《惠州府志》

  谨按:归善知县章寿彭延浙人陆飞纂辑。

  29.嘉庆二十五年(1820),增修观澜书院。《惠州府志》

  谨按:即前迥澜书院,后易今名。时知府季澐以绅富捐银大加修治,并增筑书舍十余间。

  30.道光三年(1823),重修府学宫;创建归善育婴堂。《惠州府志》

  谨按:育婴堂旧址在县城花园围,由知县陈星联始建。先是,邑俗多溺女婴,陈星联出俸金为倡,谕城乡绅富捐资,共得银八干余两。该捐银除建育婴堂经费外,仍存银六千余两发当铺生息,为收养婴儿之费。择绅士数人经理一切,章程勒石堂内。

  31.道光二十四年(1844)三月,归善东平一坊火灾。《惠州府志》

  谨按:当时大火自西门城关口烧至包公巷,焚毁铺户数百间。

  32.咸丰四年(1855)正月,归善东平一坊再次火灾,焚毁铺户数百间。《惠州府志》

  33.咸丰四年七月二十八日,翟火姑遂率领农民起义军攻打归善县城。《归善县志》

  谨按:他们先由归善县城南门进攻,为城南炮台官兵击毙十余人;后转向东门(今城区桥东东门街口),用竹梯强行攀城,又遇守城官兵矢石火器齐下,不能靠近城墙。相持至中午,守城官兵组组敢死队冲出城门,斩首十余级,翟火姑军大溃,逃回马安。当日归善县城守城官兵仅有二三百人,城墙单簿;所幸军民同心协力,得以将翟火姑打败,时有“纸城铁人”之谣。

  34.咸丰四年闰七月十五日夜,翟火姑派遣数十人潜往府城水门外民居,企图在民居内偷挖城墙攻城,又被官兵发现,归善知县何庆龄立即派兵从桥东烧布场渡过西支江,将偷挖城墙的翟火姑人马消灭。《惠州府志》

  谨按:是夜翟火姑率众东进,进攻河源,惠州解围。

  35.咸丰六年(1856),朝廷敕封王守仁为“康济”;谭公道者为“襄济”;何泽为“赞顺”,并在白鹤峰建祠祀之。《惠州府志》

  按: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卒后缢“文成”。何泽是唐代容州人,尝摄广州四会县令,性豪横,唯以饮啖为事,尤嗜鹅鸭。在晚清政府敕封的这三个人当中,影响最大而又历代相传的,莫过于谭公道者。

  36.咸丰七年(1857)4月21日,港督令英军特遣队袭九龙城寨,劫持清军大鹏协副将张玉堂,同日放回。《九龙城寨的中英交涉》

  谨按:张玉堂为桥东桃子园人,咸丰四年任大鹏协副将驻军香港九龙。他虽行伍出身,但诗书兼长,尤擅拳书,时称“翰墨将军”。

  37.同治二年(1863),知府梅启照大修东新浮桥,并批准永归绅士经理。《惠州府志》

  谨按:东新浮桥以往归县署管理承包,桥夫日缴钱一千六百文存署为修桥费。但经胥役之手,侵渔克扣,多因陋就简,桥船梯板敷用;水涨岸阔,行人累遭覆溺。甚者桥己朽烂,给洪水一冲,全桥崩溃,累月无桥使用。是年知府梅启照过桥几致失坠,询悉其弊,亟谕绅富捐题,得银千余两大加修造。同时命归善知县完继美将浮桥管理承包权永远交出,择绅士二十人和铺户四间轮流值事,桥夫每日缴银一两存值事处,随时修葺。自是十余年来桥甚完固,行者便之。

  38.清光绪六年(1880),归善举办盛大谭公庙会。《惠州志.艺文卷》

  谨按:其时惠州知府张桂联的儿子张心泰来惠省父,恰好目睹了这五年一次的盛大谭公庙会,并作了如下记述:“惠州谭公会,踵事增华,东省无逾此者。……其会五年一行。惠本瘠区,商贾市廛每年抽厘万金,五年共抽五万为经费,行会日在神前卜定。至期搭一大蓬厂在白鹤峰前,四围洋灯数十枝,灯皆十数头。一灯塔高数丈,中空,嵌玻璃,旁悬亦数百支灯火,昼夜不息。自郡城至白鹤峰,中隔东江(注:“东江”应为西支江之误),相距七八里,一路牌楼皆悬洋灯,挂人物,穷极华丽。土人云:水火油租灯费,演名剧十余日,需数万金。其执事人每日百数十席,匝月所费亦甚巨。”因庙会盛大,邻县大量民众涌入惠州,使惠州商铺生意兴隆,娼寮赌馆昼夜喧哗,热闹非常。但同时也引发一些社会无赖和鸡呜狗盗之徒聚众闹事,乘机行窃。为此,惠州知府张桂联每夜必亲自带领官兵巡街,维护社会治安。

  39.光绪十八年桥东人江逢辰中进士。《惠州西湖志》

  谨按:江逢辰,字孝通,号密庵,归善人(今惠州城区)。他聪明好学,是惠州晚清著名的诗人,又是书画家。就读丰湖书院时,为山长梁鼎芬的得意门生。他光绪十一年中举,十八年中进士,初任户部主事,从梁鼎芬游,学益进。光绪二十年甲午战争爆发,在京达官贵人各自逃窜,他独居守职,为国忧愤,为之咯血。后梁鼎芬将他举存给晚清洋务派首领、近代著名教育家张之洞。张之洞先后安排他担任广州广雅书院分校(“分校”是一种教职,仅次于书院院长),湖北经心书院院长。后因母病乞归,“侍母疾,号泣露祷,形神俱瘁。”母丧,哀悲更甚。“蔬食益颓,冬不裘、夏不帐、哭无时、夜不睡”,终以毁卒,时年仅41岁。

  40.光绪三十年(1904),归善观澜书院改为归善县高等小学。《惠州历史大事记》

上一篇:罗浮山首次祭拜葛洪
下一篇:梦断潼湖

论坛聚焦
热门文章
城讯
网友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