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了《西子湖畔.家乡风情》中循新客所撰《叫“惠州文化”行吗?》一文及柳荫居士和紫葫芦寨的评论,很有感触,笔者原则上支持这种观点。“文化”一词,再早是相对于“武化”而言,如西汉刘向在《说苑.武指》中曰:“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南朝梁.萧统在《文选》中也曰:“文化内辑,武功外悠。”进入二十世纪,“文化”已成为人类社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全部物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
一个国家、一个时代、一个地域、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有他特征特点和具体内容。惠州地域文化(以下简称“惠州文化”)包含了地方历史上的儒家文化、宗教文化、风俗文化、西湖文化、罗浮山文化及近年出现的客家文化、四东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梅莱文化等具体内容,并且具有地方特色。但近些年来,一些人对惠州文化的定位时头足倒置,把惠州文化归纳为“客家文化”范畴。他们的依据是近年提倡“四东文化”,认为:“东坡”是四川人,客居惠州;“东征”是客军攻打惠州城;“东纵”战士大多是讲客家话;“东江”流域居住的大多数是客家人。为此,他们认为“四东文化”就是“客家文化”,由此延伸,“惠州文化”就是“客家文化”,并且气直理壮。
当然,对于惠州客家文化形成和发展,自有他历史原因。早在南宋周去非撰《岭外代答》一书中,论及宋代广东人口构成分时具体为五类:一曰土人,是前古越种类,居于村落;二曰北人,自五代动乱后流入岭南;三曰俚人,史称“俚僚”,居蛮洞;四曰射耕人,即租田地耕种者;五曰蛋人,以船为室,浮海而生。在这五种人中,土人、俚人、蛋人都是本地人,射耕人中土人和客人兼有,唯有北人才算是来自中原的汉人,也就是明清后称之为“客家人”。从上述广东及惠州的人口构成来看,宋代客家民系此时尚未正式形成。南宋之后,特别是明、清之际,宋元前迁入闽、粤、赣三省交界的客家人大批涌入粤东,其中很大一部份定居在惠州境内、由此奠定了惠州客家人的居住格局和客家文化的形成。特别是在客家文化中,包括语言、饮食、居屋、服饰、风俗、习惯等,经过历史的洗礼和与本土文化的长期融合,最终成为“惠州文化”(或称“东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份。但必须明白,他不能代表“惠州文化”、不能“反客为主”,他竟必是惠州地域文化大餐中的一碟“客家莱” 。
对于近年“四东文化”的提法(按其提法的次序是:东坡文化、东征文化、东纵文化、东江文化),也欠妥当。“东征”是一场战役,“东纵”是一支部队,不可否定这两者在惠州近代史上占有一席重要地位。但如果把近代史上的一场战役和一支部队,誉为有几千年历史的惠州文化主体,外人就会认为惠州没有文化可言。记得1993年惠州申报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时,之所以不能成功,很大一个原因是当时论及惠州历史文化时,只有苏轼寓惠及东征、东纵这所谓“三东文化”(近年又增加了“东江文化”,为“四东文化”),其他资料却寥寥无几,倒不如佛山、肇庆、梅县给评上了。这是惠州文史界的不幸。更有甚者,东江是惠州的母亲河,她孕育了缚娄古国,也孕育了东江文明,而“文明”很大程度与“文化”同义,故“东江文明”也可以称“东江文化”,象珠江文化、长江文化、黄河文化一样,是那个地域的文化主体。但近年我们把“东江文化”置于“四东文化”的“小四”地位,名列“东纵文化”之下,这也是一个常识错误。
古惠州是中国南方边陲重镇,南频大海,北阻庾岭,交通不便,加上先秦前岭南无使用文字记录,而惠州第一部方志《惠阳志》又于南宋末毁于兵燹,故入宋前的惠州历史文化状况鲜为人知。但从大范围的中国史籍和和历代名人笔记中,以及近年来的考古发现,证实惠州的地方历史文化自有它的独特之处和沉厚的历史渊源,是很多地方不能比拟的。如近年惠州学者邹永祥、吴定球主编的《惠州志.艺文卷》(由惠城区地志办发行),洋洋136万字,并有“续编”趋势。试问在广东,除广州外还有那里可与惠州相比呢?
除此之外,2000年考古部门在博罗横岭山挖掘出先秦以前古墓群,发现古惠州先秦前的文明程度已与中原同步;东汉末僧文简在湖上创伏虎台,是佛教文化传入岭南的最早记录。入唐后,朝廷把大、小二十多名官员贬来惠州,带来大量中原文化;中唐罗浮道士邓元起、轩辕集在唐武宗授意下,与御用道士赵归真发动“会昌灭佛”,使中国佛教遭受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法难”。入宋后,惠州阜民钱监年铸铜钱七十万缗,产量居全国第二;苏东坡、唐庚先后被贬来惠州,从此“天下不敢小惠州”;中国道在罗浮山前后进行过三次革新,历史意义重大。入明后,惠州人王度助建文皇帝抵抗燕王篡位,失败后被灭族沉家;叶梦熊官至南京兵部尚书、三边总制,为朝廷平定三边之乱立下赫赫战功;一代理学大师杨起元在岭东(惠州)崛起,另立流派,激扬留都,被誉为“岭南杨夫子”、“盛世文宗”。入清后,博罗高僧行森说法金銮殿,并为顺治皇帝剃度出家,掀起一场宫廷风波;博罗剩人和尚谪戍沈阳,为关外首开禅宗法门。在近代史上,清末孙中山在惠州发起三洲田、七女湖起义、事迹震撼世界;国民革命军前后二次东征,使惠州名扬四海等 。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那么多重大的历史事件、重要人物都发生(或出生)在岭南惠州这个边陲城镇,这决不是历史的偶然,而是惠州历史文化古城的魅力所在。惠州地处粤东,几千年的悠久历史,营造了惠州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自然优美的山水,铸造出惠州历史文化的独特风格和韵味;人文教育和古老纯朴的民风,使惠州历史文化具有巨大的开放性和兼容性特征。所有这一切,都是上天赐给惠州人的福祉。有感于此,笔者完全赞成为惠州地域文化正名为“惠州文化”或“东江文化”(注:这是广义上的“东江文化”,不能与其余“三东文化”并列。“三东文化”象儒家文化、宗教文化、风俗文化、西湖文化、罗浮山文化及近年出现的客家文化一样,是东江文化中的一项内容。),兼与循新客、柳荫居士、紫葫芦寨及赞成此观点的人士共勉,并请不同此观点人士教正。
关于“惠州文化”的冠名问题
https://city.xizi.com 2006-12-28 18:04:44 西子湖畔 作者:韩文
上一篇:惠州方言可能是缚娄古国“国语”
下一篇:入清后惠州文化衰落的主要原因
延伸阅读:
- 流贬惠州的隋朝驸马柳述2006-12-21
- 惠州方言可能是缚娄古国“国语”2006-12-23
- 入清后惠州文化衰落的主要原因2007-01-05
- 关于客家文化与地域文化认同问题2007-02-15
- 文天祥抱恨惠州2007-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