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惠州龙门蓝田瑶族乡,每年中秋佳节都要举行“舞火狗”活动,以感谢狗对瑶族人的养育之恩。
龙门,古为百越之地。蓝田位于龙门县北部十六公里,总面积一百六十九平方公里。隋唐以后至明代,瑶族的祖先就从粤北迁徙而来,清咸丰元年《龙门县志》中记载“上建……多土著,俗虽朴野犹推淳……” 书中提到的“上建”,就是蓝田的古称。自一九八七年国家设置瑶族乡以来,现有瑶族人口八千多人。
舞火狗,源自蓝田瑶族对狗的崇拜。蓝田瑶乡世代与狗和睦相处,相传瑶族峒主年幼丧母,其父用母狗奶水把他养大。因此,狗对瑶族有育人之恩,舞火狗也是图腾崇拜的表现形式。每年农历八月十五,这里村寨举行舞火狗活动,据当地老人讲,舞火狗至少已有三百年历史。舞火狗既是蓝田瑶族一种祭祀活动,也是一种特殊的礼仪,每个瑶族少女至少要参加两三次舞火狗才能谈婚论嫁,所以,舞火狗也是瑶族少女的成年礼。
中秋节的夜晚,舞火狗的少女,反复清唱着旋律古老、悠扬的歌谣:“火狗仔,仲唔来(还不来)?火狗公,仲唔来?来罗(来啦)!来罗……”
舞火狗的服饰道具主要为线香、竹笠、黄姜叶、山藤。黄姜叶是瑶民祖先的服装,用黄姜叶表演就是为了纪念先人生活的艰辛。每年农历八月十五白天,各村妇女就要上山采摘黄姜叶,为晚上的舞火狗作准备。姑娘们都是村里的未成年少女,她们要在长辈的帮助下捆扎服饰,完成“火狗姑娘”的扮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