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子·惠州事>家乡风情> [征文]寄情五村——博罗龙华五村

[征文]寄情五村——博罗龙华五村

https://city.xizi.com   2011-08-15 09:33:29   西子湖畔    作者:吴小送   

洛峰陈公祠   图:网友木容儿摄
 
  博罗县龙华镇五村古村落位于博罗县中西部、龙华镇北面,占地面积365亩,是明清时期岭南古村落建筑群。

  半年前,初到龙华工作,有幸第一次亲密接触五村古村。

  五村路口直入大约两公里,五村古村立即展现在我面前:古树荫庇民居,绿水倒影祠堂。我从古榕树这边进入(当地把这个地方叫“榕树头”),见几个老人在树下乘凉。从老人们口中得知,五村全村统一姓陈,大约有1800人,其中历史上最为杰出的人物是清朝雍正时期堪称粤商代表的陈瑞龙(俗称陈百万)。古村中保存较为完好的有陈百万故居——“蔚园”及四座祠堂——平伯陈公祠、聘君陈公祠、洛峰陈公祠和纯德陈公祠。其中,“蔚园”、聘君陈公祠、洛峰陈公祠为省文保单位。几乎所有的建筑整体结构都是麻石半墙,青砖到梁,非常的结实、坚固,就如一座座历史的丰碑,几百年的风风雨雨之后依然顽强屹立,让后人瞻仰。

  古榕树旁,绿水之上是平伯陈公祠。(后来翻阅陈氏族谱得知陈平伯是陈百万的曾伯父)此祠堂大概修建于清朝初期,梁上木雕精美,屋顶砖雕形态各异,在古树和绿水衬托之下祠堂如经历风雨沧桑的百岁老人,一脸的宁静、安详,身临其境亲切、舒畅的感觉油然而生!

  穿小道到达纯德陈公祠(陈纯德是陈百万的曾祖父)。据说这是古村中历史最悠久的一座祠堂,修建于明末清初。前进部分因为文革时期发生过大火经过重修,后进保留原貌。祠堂内到顶的红木柱、白莲镂雕的花窗、石柱底座倒莲图案的石雕,充分展现了明末清初时期的建筑装饰风格。

  纯德陈公祠右边有一古巷,长约20米,宽约2米,地面统一由花岗岩铺成,贯穿于古民居之间。据陈氏后人说,花岗岩石路还藏着“千金出阁”的故事:陈百万的小女儿爱上湖镇镇梅潭村一位美少年,但五村与梅潭之间道路泥泞崎岖,陈百万为方便小女儿往返,故雇一百多名石匠,从福建购置大量的花岗岩石条,历时一年多,铺筑了全长近十五公里的花岗岩路直通梅潭。

  走过古巷便到了洛峰陈公祠(陈洛峰是陈百万的小儿子)。始建于咸丰六年(1856年)。它是4座祠堂中建筑装饰最精美的一座。祠堂的石刻、木雕、彩绘、灰塑等代表了当时民间建筑装饰工艺的最高水平。正门石刻“洛峰陈公祠”骨力遒劲,墙壁上彩绘活灵活现,只是梁上精美木雕人头被砍,壁上精妙彩绘有部分被刷了石灰水,留下了文革时期的痕迹。

  沿古巷往下便是聘君陈公祠(陈聘君是陈百万的伯父)。这祠堂始建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最大特色在于祠堂内的红石柱和红石墙,当地称“红祠堂”。据陈氏族谱记载,陈聘君的儿子陈文炳,当时在惠州府任职,官衔“武略骑尉”(正六品),方能为他父亲建红祠堂。

  聘君陈公祠往前有一池塘,据五村后人说,这是当时陈百万的荷花池。荷花池旁就是陈百万故居“蔚园”——“蔚为大器,园植其芳。”蔚园始建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距今247年历史。历时4年完工,总面积7000多平米,共99间房,格局呈矩形状。正门向东,寓意紫气东来,东门上锅耳墙象征着权贵。由东门进入,经过回廊,便见一有着苏州园林特色的圆门。天井两旁为对称排列的厢房,厢房外还带一典雅花园与庭院。陈百万故居为商住两用的宅院,东门这部分宅院主要用于接待商友宾客。

  主屋坐南向北,蕴含玄妙的风水理念:沙河一带地势宛若游龙,而罗浮山正处龙头位置,位于主屋北面。故主屋坐向选择正对罗浮山,以接应来龙,人丁兴旺;五行中,又有北主水之说,后来陈百万在主屋门前再加建一圆环形金鱼池,以水主财禄;后山树木成林,藏风聚气。主屋长32米,进深16米,为三进三厅式结构。房屋的栋、梁、木柱以及屏风都是名贵的日本东京木。花岗岩铺砌的天井设一铜钱状排水孔用以排水。院落设计典雅别致,通风透气,采光良好,展现出鲜明的明清岭南建筑风格。

  如今,陈氏后人陈金陵老人仍居住在陈百万住屋内。据他所述主屋内还有8间用以安放黄金的金库。几年前,其中一间房的地面被挖开一个直径约30厘米,深度约60厘米的洞,洞形与菜埕形状相似。陈金陵老人认为,此洞应该就是当年陈百万为埋藏这些装有银两的菜埕而设的。

  转完陈百万的主屋,沾了陈百万的财气,我穿过陈百万的后花园踏上回家的路……

  我不是龙华人,更不是五村人,但是我常常以五村人自居。你可以说我想沾陈百万的财气,但我更愿意说自己爱上了这个美丽安详的古村。之后无数次骑车、跑步经过这个地方我都不由停下车轮和脚步,把一切思绪都抛开,静静的端坐,没有声音却像在听千金出阁的锣鼓,没有路人却像在目睹码头上人来人往……

上一篇:晚清惠州影像 再现古城风韵
下一篇:[征文]沧海桑田凤岗村

论坛聚焦
热门文章
城讯
网友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