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那个黄金周并没有把我推塞进拥挤的观光人群,相反我充分控制了这难得的七天,一改往常被它控制的尴尬。我一度下决心拍一个惠州老街的专题,可是背着相机拖着脚架来到金带街时,却发现自己已完全没有按下快门的冲动。老街依旧,然人面全非。面对冷漠的面孔,我只好选择放弃。我要的老街必须是宁静、内敛、悠闲的,显然,金带街失去了内敛和悠闲的内涵。
所幸还有博罗下街。
在博罗,老街并不算少,在东江北滨,绵绵一片都是,但完整的老街却早已难觅踪迹,所谓的老街也只不过是一些残留的巷路,但这丝毫没有影响我对博罗老街的兴趣。第一次走在下街上,应该是几年前第一次怀着愉快的心情畅游罗阳镇。那时候特意叫了一辆颇具地方特色的人力三轮车,摇摇晃晃地就完成了走马观花的任务。
我应该是一个相当怀旧的人,天生的怀旧情节使我更注意正在慢慢消逝的历史。在惠阳工作时,我都喜欢独自徜徉在网状的淡水老街上。老街的青苔斑驳,或者残塇破瓦,都能让我思绪飞舞,感受一种摆脱现代城市无奈悒郁的宁静享受。于是,我怀着同样的心情接二连三打扰了下街的清净,最后这次,总算完成了这组照片,算是对自己执着的老街情怀的交代。
博罗下街长约600米,与一堤之隔的东江平行,建筑风格属于清末民初。街两边是大大小小的店铺,陈列摆设的是具有当地特色的物品,草药、干鱼、铁器等。靠老城区的一侧,纵横着十数条古色古香的青石板老巷,印象最深刻的是乌衣巷,让人马上想起刘禹锡的“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尾夕阳斜。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是一份不可多得的深邃和幽雅,让置身其中的人顿时隔离了城市喧闹。
在我的经历中,描写老街的文字写得太多了,这时感到词穷,还是用图片说话吧。一段老街就是一段历史,图片本身,已经在代替作者向读者诉说更多的信息与细节。
老人悠闲的生活,无疑是下街风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老人,当然还有天真无邪的孩童。
谁在注视我这个打扰清净的陌生人?
理发店的老师傅
打棉花的师傅,江西人,不想他已经在下街住了十几年了。
新时代的婚礼给老街带来了现代的元素,同时也洗去了老街的疲惫。
在白铁铺前疾驰而过的三轮摩托车
在一座祠堂门前沉睡的男子
青石板小巷,习惯了大理石瓷砖的人很难想象赤足走在上面的感觉了。
乌衣巷,能见到斜阳吗?
下街一角,典型的民国风格。
谁来坐这双板凳?
补充说明:为了保持被摄主体的表情自然,个别照片采取了面前无取景偷拍,有的甚至在走动中按了快门,所以难免会虚。全部照片都出自D50加标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