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准西农民集团的支持下,打败了陈友谅、张士诚等地方封建势力,统一了全国,建立了封建明皇朝。接着朱元璋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权力,展开了一系列诛杀功臣的行动,其中洪武十三年诛杀丞相胡惟庸和洪武二十六年诛杀凉国公蓝玉最为惨烈。他把与胡惟庸、蓝玉有关联的被杀人犯称为“胡党”和“蓝党”,共约四万人左右。而元未明初惠州豪强何真的三个儿子,就在蓝玉党案中被诛。
明洪武元年二月,朱元璋命大将军廖永忠率大军从福建进入广东。廖永忠进入广东之前,先遣人以书谕何真,曰:“元君失驭,天下土崩,豪杰之士,乘时而起。…予受命南征,顺者抚绥,逆者诛殛。恐足下未悟,辄先遣一介之使相告,惟足下留意焉。”三月,何真审时度势,率广东数郡县以降。朱元璋闻报大喜,下诏褒扬何真曰:“朕惟古之豪杰,保境安民以待有德,若窦融、李勣拥兵据险,角立群雄间,非真主不屈,朕实嘉之!今尔真,连数郡之众,乃不烦一兵,不折一镞,保境来归,汉、唐名臣何多让焉!”七月授何真为江西行省参政。
洪武六年,何真受命返广东招集旧部二万七百七十七人,送京师为朝廷效力。洪武九年,何真第一次致仕。洪武十四年何真被起用,命其及子何贵同往云南规划粮饷,开拓道路,置立驿传,收积粮草,以俟大军征进。及还,升山西右布政使。洪武十六年,何真第二次致仕。是年何真又往广东收拾旧部,前后两年收得土豪一万六百二十三人和旧部官兵三千四百二十三人送往京师。洪武十八起复何真为浙江右布政使,十九年调湖广左布政使,二十年笫三次致仕,封东莞伯、赐铁券、赐钞万贯、赐第京师、食禄一千五百石。洪武二十一年三月,何真薨。同年四月,命何真子何荣袭父爵为东莞伯。
何真居惠州时,选择风景秀丽的丰湖荔浦(今环城西路“荔浦风清”附近)兴建书室,教育本宗子侄。何真此举获得很大成功,后来他的三个儿子都进入了仕途:大儿子何荣于洪武二十一年袭父爵为东莞伯,二儿子何贵为镇南卫指挥,三儿子何宏为尚宝司少卿;他弟弟何迪的三个儿子何润、何弼、何敬也分别授官。特别是何真二儿子何贵,在丰湖书室读书时不但品学兼优,还将同窗一些较好的文章和诗词结为《丰湖书室集》,并乘往山东省父之便,请明初著名学者方孝孺为之作《序》。方孝孺对何贵的评价很高。但可惜后来何真这三个儿子参与蓝玉谋反案,于洪武二十六年先后被诛。
所谓蓝玉谋反案,是凉国公蓝玉与中山王徐达、开平王常遇春等是明皇朝的开国元勋,自徐达、常遇春去世后,蓝玉独挡一面,几次统率大军出征,战功卓著,深得明太祖朱元璋宠爱。后来蓝玉开始逐步骄横,肆无忌惮。如他豢养的很多庄奴义子横行乡里,胡作非为,又不准御史查办;夜过喜峰关违反规定,毁坏关门硬闯入关;在军中与元朝前皇妃私通,致使皇妃含羞自尽等。他的所作所为曾引起明太祖的不满,并遭到明太祖的训斥和告戒。但蓝玉仍不思悔改,说话傲慢,逐失宠于明太祖。洪武二十五年,他的姻亲靖宁侯叶昇以胡惟庸余党罪名被诛后,蓝玉更是含恨在心。洪武二十六年初锦衣卫指挥蒋瓛告发蓝玉谋反,明太祖命将蓝玉逮捕进行审讯。狱词曰:“玉同景川侯曹震、鹤庆侯张翼、舳舻侯朱寿、东莞伯何荣及吏部尚书詹微、户部侍郎傅友文等谋为变,将俟上出籍田举事。”定案后,明太祖命将蓝玉等人处死,并诛连族人朋党列侯以下大小官员15000余人。而狱词中第四号人物“东莞伯何荣”,就是何真的儿子。
蓝玉等人被诛后,明太祖亲自下命将蓝玉等人的供词,编成《逆臣录》颁布天下。在明.钱谦益撰《国初群雄事略》卷十四中,记述了何荣、何贵、何宏兄弟三人参与蓝玉谋反的招供状。据何荣何荣的供词曰:“荣,广东惠州府归善县人,洪武二十五年九月钦差往山西抽丁,本家置酒与何贵、何宏弟闲话。弟何贵说:‘大哥想李太师、延安侯众人,为交结胡丞相,都结果了。我每老官人在时,也曾去交结。如今胡党不绝,只怕不侥我这一家儿。’荣说:‘我心里也常为这事烦恼,又没躲避处。由他,看久后何如?’次日起程前去,不期弟何贵在家,怕前事发露,又与龙虎卫指挥法古私通蓝玉谋逆,伏诛了当。”又招云:“二十六年二月十八日,东平侯韩勋到镇朔卫,在荣下处吃酒。酒间密说:‘前日宣宁侯使人来说,凉国公收拾四川人马,与陈义指挥等商议摆布,要下京来做一手,著我这里听候接应。如今全宁、会宁、宣宁、怀远等侯、刘真都督比先都是胡党,己商量接应他,你心里如何?’荣回说:‘我先父亦曾交结胡丞相,因见延安侯众人废了,我与弟何贵常常烦恼,久后不知何如?既官人每都从了时,我也和你每做。’酒毕,各散在家,一向与本官潜谋听候。不期奸党败露,今蒙提问罪犯。”
何贵、何宏兄弟的招供也大体如是。他们兄弟三人参与蓝玉谋反案的主要原因,是害怕洪武十三年发生的、丞相胡惟庸谋反案的余波祸及自已。但胡惟庸被处死后,党狱并没有就此结束。洪武二十三年,胡惟庸谋反案己过去了十年,但京城又传出开国功臣、朱元璋的儿女亲家、当朝太师李善长和廷安侯唐胜宗被抓了起来,并以胡惟庸谋反案余党的罪名被诛。接着朱元璋又把江夏侯周德兴、靖宁侯叶昇也杀了。李善长被诛时,还诛连了他夫人及家族成员七十多人,仅剩下他的孙子(朱元璋的外孙)靠他母亲临安公主的特殊身份才免于一死。何荣兄弟听到这一连串的消息后,惶惶不可终日。他们认为,朱元璋在诛杀胡惟庸余党时,连本人的儿女亲家、当朝太师李善长和凉国公蓝玉的姻亲、靖宁侯叶昇都不放过,而他们父亲何真也曾交结胡惟庸,何真薨后又没有什么靠山,故祸及他们兄弟是迟早的事。最后何荣的弟弟镇南卫指挥何贵,在龙虎左卫指挥法古的挑唆下,把自已属下的一千兵马交给他,由他指挥进行谋反,再终导致兄弟三人被诛的下场。
卷入这次蓝玉谋反案中,还有一位与何真父子关系密切的人物,这就是广东“南园五子”之首的孙蕡。孙蕡字仲衍,号西庵,广东南海人,何真在惠州兴办丰湖书室讲学期间游学惠州,颇受何真礼遇,并成为其幕僚。他居惠游湖时,夜宿栖禅寺,凭吊六如亭,赋《朝云百韵》诗传世。明洪武元年三月,何真籍所部郡县户口、兵马钱粮、遣使奉表降明,而其“降表”就是由孙贲操笔所写。入明后孙蕡曾与宋濂等人征修《洪武正韵》一书,授翰林院典籍。有一天他往访驸马不遇,题壁诗曰:“踏青骑马未还家,公主传宣坐赐茶。十二栏杆春似海,隔窗间杀碧挑花。”一时传为佳话。洪武二十六年,他也象何真的三个儿子一样破卷入蓝玉谋反案中,其罪行主要说他为蓝玉题画,但与何真父子关系密切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据明大学士焦竑的《玉堂丛语》卷七记述,孙蕡临刑时口占一绝:“鼍鼓三声急,西山日又斜;黄泉无客舍,今夜宿谁家?”孙蕡死得如此潇洒和从容,致使朱元璋听说此诗时,训斥监斩官曰:“有此好诗,不复奏,何也?”后来朱元璋不知是惜才,还是大发慈悲,竟下令将监斩官也给杀了。
朱元璋大肆杀戮功臣元勋,连他的皇太子朱标也看不过去。朱标是朱元璋的长子,长期接受儒家教育,生性忠厚。据明朝野史传说,有一次皇太子对朱元璋曰:“陛下杀人过滥,恐伤和气。”朱元璋听到后很不高兴,第二天故意叫宫人到御花园挑砍一根有很多棘刺的木杖,掷在地上叫皇太子拿起来。皇太子怕刺伤娇嫩之手,面有难色。朱元璋见状,才和颜悦色对皇太子曰:“这木杖好比国家权杖,现在交给你,而上面那么多刺,你以后怎么去撑握呢?现我把这些棘刺都给去掉了,然后才交给你,岂不更好吗?”这则故事虽然不一定真实,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朱元璋诛灭功臣元勋的心态。
朱元璋费尽心机制造了多次冤假血案,把权杖的棘刺都给去掉了,但却发生了意外:洪武二十五年,皇太子朱标病逝了。六十五岁的朱元璋受到这次沉重的打击,非常伤心,身体一天天垮下去了。在百般无奈之中,他立皇太子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皇太孙的性格像他的父亲,朱元璋担心他应付不了这个局面,诸大臣将来会不服他调度,只好再一次斩除“棘刺”,将颖国公傅友德、宋国公冯胜等几个仅存的元勋宿将也给诛杀了。洪武三十一年五月,朱元璋一病不起;涯至六月,离开他一手开创的皇朝,安静地死去。
明太祖朱元璋驾崩,皇太孙朱允炆继位,遂为建文帝。在此之前,建文帝的诸皇叔已先后被他爷爷朱元璋封为藩王。弱君在朝,强藩在外,使其皇权潜伏着危机。为了巩固中央皇权,建文帝以他爷爷朱元璋为榜样,在其辅臣齐泰、黄子澄等策划下进行大规模削藩和杀戮。在诸藩王中,建文帝的四皇叔、燕王朱捸实力最强,在北京握有重兵。当燕王见到诸王兄弟一个个被削去封号,或赐死、或幽禁時强烈不满,认为是朝中奸臣所为,国家有难。为此,燕王组建一支“靖难”军南下进攻南京,名曰“清君侧”,实则与侄儿争皇位。建文帝听到消息后亦诏耿炳文、李景隆率王师拒之,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靖难之役”。这场战役前后打了四年,最后以南京城破、宫中起火、建文自焚(一说出走),燕王称帝告终。“靖难之役”结束后,曾为何荣题写《丰湖书室集序》的方孝孺,因助建文帝抵御燕王篡位,被燕王朱棣(后来当上永乐皇帝)抄“十族”;而惠州城区水北人王度,亦因与方孝孺一起策划南京保卫战被谪戍广西贺县,最后又以“语不逊”被沉家灭族。这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