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子·惠州事>城市话题> 西枝江上,最后的船笛声声

西枝江上,最后的船笛声声

https://city.xizi.com   2006-11-20 09:59:49   西子湖畔    作者:循新客   

        在水门大桥下,沉睡的船厂枕着浓密的江风,在晨曦暮色中春去秋来。这片隐在闹市中最后的处女地,在野地和尘灰里缅怀着自己昔日的辉煌,憧憬着自已美妙的将来。

  船厂全称是惠州市船舶修造厂,与惠州造船厂连在一起,太约有4000平方米(估计)。惠州船厂现在的职工大概有150人(从墙上贴着的选民证人数看出),据看门的老头说,工人们大多都到下角中堂的新船厂干活去了,现在的水门厂区已经没有造船了。厂房破旧不堪,入水区杂草丛生,工厂基本废弃。作为船厂,原有的功能丧失,一旦所属关系理顺清楚后,船厂拆作他用,只是时间问题。

  应该有许多地产商对这里虎视眈眈,毕竟这里临近江边,如果能够盖上一些江景房,对房产商来说,又是一个杯盏交错、盘满砵满的灯红酒绿,可是对惠州、对惠州人来说,就永远失去了最后一个在江边听船笛声的机会了。对此,决策层应该考虑,真真正正考虑做些有关民生的事情。正如在丽日边上保存到一个黄氏书屋,外地人看到后,首先就是想到当地领导的有识和英明。即使我们没有象陈家祠那样的奇葩,那为子孙后代留些祖宗们的遗迹,总是可以的吧。

  开发两江四岸“东江游”在即,船厂地处西枝江的咽喉之处(其实,前人选择这里,肯定有其充分的战略理由,而且我一直认为前人的规划要比现在严密,不会朝令夕改),也是以前的兵家必争之地。现在,船厂作为承接西枝江到东江的出海口,将发挥着巨大的上通下联作用。

  可以看到,在西枝江北岸桥东新民街,为了配合两江四岸的建设,已经清拆出了一条沿江路,将东新桥和水门桥联在一起,也是桥东滨江路的延续,加上原有的滨江公园,西枝江上剩下的不可变因素就只有从船厂沿水门街、国庆路口然后到东新桥的南岸,这近两公里长的河道上,如果能开发好这区区的两公里河道,对整个东江游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一是造船厂的建造。既然惠州人有着浓郁的东江情结和水域渊源,船厂就应该完整地保存下来。厂区可以作船坞博物馆,当然要把原有厂房翻修,重塑有特色的造船技术、造船工序和车间厂房。比如说,可以围着新船下水的那几条滑轨做些文章,这样的标志无论出现在哪里,都是吸引游客的眼球所在。工厂可以分不同的展区,分别讲述惠州船航的历史、民用航船和军事航船的详细知识等等,既可以让老一辈在这里重温东江水道的繁华,又可以让祖国的花朵们了解到这种渐已远离我们生活的交通工具的科普知识。厂区还可以辟作教育基地,应该对周边的地市益智客源有一定的吸引力。固然,黄埔军校有着其显赫的地位,如果我们在这里能够体现出东江水上人家独特韵味,相信游人们还是会趋之若骛的。

       如果担心船坞博物馆的底蕴不够厚实,在博物馆,还可以辟出区域作船模操作区,展馆里是各式各样精美的航船模型,水域上顺浪扬帆的模型船与滨江公园上飞扬的风筝遥相呼应,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岸上跑的全都有了,再加上时时传来久违了的轮船汽笛声声,煞是壮观。将民众参与项目揉合展览项目,使博物馆更有活力。

        第二是从船厂到东新桥的这两公里沿岸水道。可以考虑搞成人行道。为了加宽路面,也可以考虑适当将路面盖出江面去,形成悬空。人行道不仅为游人服务,而且将缓解水门路段拥挤的交通状况。靠岸的一边可以做成土特产品街、商业街或饮食街。个人观点,饮(小)食街最具操作性,我们到内地的城市行走,总会在出租车上问师傅当地的饮食街在哪里,那我想,来惠州的游客们也应该会有同样的感受。东江美食声名在外,可是总没有一个特定的地点展示给外地游客和市民。“惠州美食嘉年华”荣获“中国十大饮食类节庆”,美食品牌已经树立。仁者乐水,临江饮食是每个游客和市民向往的惬意享受。可是我们守着两江四岸的河道,却没有一角方地来满足游客的这点需求,实在说不过去。饮食店的规模不需要高档,但一定要典雅和干净,最好能突出东江菜式特色,我们在丽江、在周庄的水边街头寻食觅趣的时候,那种民族的风情,早已悄悄地渗透到了当地的饮食文化中。

  路面的特色我觉得也应该注重,现在的沿江路面,清一色的大理石板,要么就是水泥砖,固然不需怎么维养,可是却失去很多惠州应该有的韵味。东江沙公园的观水台用木板延伸出江面,独出心裁,相信也不止我一个人懂得欣赏。这条路面可以考虑用仿古砖或厚实木板搭建,或更大胆的用厚玻璃悬空搭建(成本当然会高),这样子,人行走在路面,仿佛就象在江面上行走,在一定程度上,还保留了江景,不会破坏景观的整体性。


  第三是西枝江的游历主题应该明晰。相比东江的水势湍急,西枝江的水势相对平缓,而东新桥和西枝江桥一前一后,更基本把西枝江出海段变成了内陆河。东新桥下的阶梯码头也已建成,以后从西枝江桥乘小舢板由东至西出海,可以考虑突出“寻古之旅”或是“人生之旅”的主题。“寻古之旅”沿西枝江到滨江公园、到船厂博物馆,再到东新桥旁的合江楼和文笔塔,时间一再追溯往前,由现代至近代再到古代,加之东新桥下逢枯水期时,江下寻古物人群众多的趣事,也可加深这一主题。“人生之旅”是指从西枝江到东江的过渡,就象人生历程一样,平缓的江水就象人年少时的懵懂不知,在东江上面对滔滔的江水,就如迈入俗世红尘中随波逐流,从小舢板到大轮船,人自身配备的周身学识也在不断加强。这样的经历,潮起潮落,有甘有苦,汽笛鸣声犹如驱使自已出发向下一个目的地的号角,加之船上可以配备的甘苦茶,让游人回首自己的人生遭遇,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中国土地辽阔,可作的水上文章太多,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独特气息,惠州应该考虑树立自身的旅游特色,突出生态悠闲的旅游定位。丽江为什么让人觉得晒着太阳发呆?九寨为什么让人对着水发呆?因为舒服。舒服两个字看似简单,但是可以将游客的思绪紧紧绑住,留住游客的心。惠州是一个适合居住的城市,旅游文化也是城市品牌的侧面体现。说惠州是文化荒漠,可是惠州,能够挖掘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游历主题也可以是西枝江上游文化内涵的挖掘,一个文化的品牌并不是胡吹就可以形成的,也并不是人云亦云就是的。西枝江游的文化韵味,就应该自然而然地存在于水上人家的飘零和合聚里,再加上船厂的怀旧情愫,江风轻拂下,文化主题由已想象。
    
  第四是西枝江上的水上娱乐项目。既然是内陆河,就应该把西枝江上的水上项目丰富化,将江面变“窄”,将江面变热闹。湄公河、塞纳河、威尼斯的水城,岸边植物茂盛,小舟与岸上完全地融合,且停且走。异域风情万种,我们不必照搬,但是河畔的热烈与河上的自然,则是可以互通的。香溪堡有对歌,龙虎山有售卖当地零食的小舟、漓江上有开怀的鸬鹚。西枝江上同样可以参照这些做法,江边可以多设些简易码头,方便游客随时凭心情上岸落船。
    
  如果条件可以的话,江上还可以用船支搭建多几条浮桥,但把桥中间架空,留有足够空隙方便小舟穿行,反正江上航运功能基本无用,那就把府城县城两岸的联系加密些吧。

  第五是江上的配套一定要事先设计规划好。这么大型的游历项目,一定要通盘全局设计。环卫、环保、急救中心,游客服务中心,防溺中心等等,都应该在江面上找得到。说江水深危险不宜开发水上项目完全没有必要。泸沽湖的平均水深45米,绍兴东湖的平均水深有15米以上,可别人的水上游览项目还不是开展得如火如荼?即使我们小时候,还不是在江上游来荡去?不过把安全因素考虑完善,是开发江上游的前提和保障。

  江岸的建设,应该反思有没有破坏到生态和文物,有没有造成不可修复的遗憾。在这个西枝江岸的建设中,其实也是对江水的治理和保护,将西枝江纳入管理和开发,其实也是将西枝江建成了一个水上公园。

  请政者三思,留给惠州人民一个聆听船笛的最后机会。

上一篇:政府“厚外资薄内资”是惠州发展慢的原因吗?
下一篇:支教不是解决农村教育的灵丹妙药

论坛聚焦
热门文章
城讯
网友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