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子·惠州事>城市话题> 网络文化的社会风险不容忽视

网络文化的社会风险不容忽视

https://city.xizi.com   2008-09-24 10:42:03   西子湖畔    作者:钟毅平   

    汶川特大地震以来,都江堰中学教师范美忠一夜成“名”。并非因为他在震灾中无私无畏地保护学生,倒是因为他在震灾中放弃对学生的救援责任,率先逃跑。此外,网络上点击率很高的“‘70后’女董事长痛骂‘80后’”、“沈阳某女生辱骂四川灾区百姓”“一对自称‘90后贱女孩’的‘包包’与‘阿紫’的出位‘黄骂’”等当事人也是一夜成“名”。再往前追,还有堂堂名牌大学教授大骂山门一夜成“名”;“花季少女”向父母向老师向社会大吐秽语一夜成“名”;自称“芙蓉姐姐”与“木子美”等“曝性”与“暴露癖”一夜成“名”,等等……研究这些的案例,他(她)们借以成“名”的载体全是网络。其他媒体,毕竟要通过一定的审查,才能进入传播渠道。但网络文化几乎不设门槛,没有政党、财团、社会集团和人民团体的规范制约,既无任何把关,又无身份之限,只要上网,就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发布信息与想法而不负任何责任。假如当事人没有起码的道德约束,就可能将假、恶、丑的一面发展到极致,乃至形成可怕的网络暴力,这绝非危言耸听!现在网络中所谓最“彰显个性”的就是“客”文化,如播客、博客、威客、炫客、掘客、闪客之类。范美忠等一夜成“名”的案例,就是通过这些网络“客”文化来传播的。

    笔者绝非否定网络。相反,恰恰因为它在当代信息传输技术上的巨大强势,使它的传播在技术层面上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而从网络文化本身来看,它的产生与发展,也极大地改变了社会舆论的生态环境,形成了新型的网络舆论“场”,使民意的表达更直接更便捷更通畅,因此也更有利于发扬民主,推动民主政治建设的前进。但是,也不能不看到网络文化的另一面,随着它的迅猛发展,社会结构的脆弱性就越大,社会风险的治理成本也同步增大。某些拥有数十万、数百万乃至数千万“粉丝”的网上“意见领袖”,完全有能力操纵网络舆论“场”的导向。一条主观故意的群发性短信,完全可以挑起“轩然大波”!“华老虎•周老虎”、“艳照门”、“范跑跑”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事实上,网络文化这把“双刃剑”,已经在认识、把握、管理各个层面,向全社会提出了严峻挑战,我们已经有太多的经验与教训值得去总结与吸取了!

    先前曾经倡导过网德建设,当然应该继续坚持。但光靠这条路径是难以根绝网络文化的一些消极现象的。鲁迅先生柏杨先生等志士仁人,毕其一生严肃批评国民的“劣根性”,大声疾呼改造国民的“劣根性”,至今并未过时。匿名性虽是网络数字化环境特征的外在表现,但它并非是无限的。首先,大力推进网络实名制正是从技术层面加强管理的基本途径。你上网后的言论行为应该不能超越法律底线,不能泄露国家机密,不能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你得对法律负责!其次,政府也要制定一系列不同层级相互配套的网络治理政策体系,辅之以教育,严肃治理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再次,呼唤根据《立法法》规定的程序来健全和完善互理网管理法律体系直到《网络法》出台,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依法治网,执法必严。最后网络管理人员加强巡网,对于违背法律违背公德的不良信息,一旦发现,立即予以处理。

上一篇:三鹿毒奶粉十问
下一篇:从惠州美食节透析国人的消费盲点

论坛聚焦
热门文章
城讯
网友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