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子·惠州事>家乡风情> 河源差惠州多远(文化篇)

河源差惠州多远(文化篇)

https://city.xizi.com   2011-05-05 09:29:56   西子湖畔    作者:棹客行者   

  河源与惠州同处东江中上游,在惠州喝茶时我们还有一丝庆幸:那就是惠州人喝的是东江水,我们喝的则是新丰江水,这其中的差别你知道的。作为惠州的小弟,河源近些年发展迅速,经济上已经超过梅州和韶关,也许下一个重要的对手就是惠州这位大哥了,可我们明白这其中的差距吗?今写下《河源差惠州多远》(文化篇)以抛砖引玉。

  上周西子论坛绿叶老师与另一位老师合著的《惠州民俗》一书付梓发行,同时召开惠州民俗研讨会。我与明月、阿狼和虞美人等四位河源网友“闻讯”赶去。到达惠州后,东江散步和东江夫子兄接我们一行到西湖漫步。游湖感受另文再叙,这些谈到大家对惠州文化的讨论。东江二兄认为惠州早些年对文化不重视,以致于惠州许多的古迹被毁,几乎难见清代以前的真古迹了,民国时期的如陈炯明墓也保护不好,反倒是河源保护起来的文物比较多。然我们不是自谦地回答到:那是因为前些年文物意识不强时河源经济没上去,否则还是一样拆。

  次日,会议开始,我看到了来自中山大学的邓启耀教授和刘志文教授,两位都是学术严谨的人,也是该领域的高水平专家,这样的邀请是很具针对性的。这比河源常邀请谭某人和冯某人来讲客家要专业的多。当拿到〈惠州民俗〉一书时,我更感叹于惠州文化界的人才之济济。又不经意对比了〈河源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书,后者在资料全面和学术水平上完全不在一个层次。来惠州前我还在想惠州的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还不如河源,在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项目上,惠州是落后于河源的。但现在我在想一个根本性的问题:那就是文化的主体是人,文物与非物质文化的保护虽也很重要,但一个城市和地区缺乏一群文化人,特别是高水平的文化研究人士是不可能建设好文化城市的。〈文化惠州〉一刊前段时间发行,其中的文章多是达到一定水平的学术论文,与河源本土文化人士参加世客会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论文也是高了不少的层次。这些都是体现河源与惠州差距的具体方面。那么我们要进一步思考,这些差距怎么跟上去?

  刚从省委党校的课堂逃了出来,不过也深入学习了先进“文化”。就再从对文化的理解谈起吧。

  很多人认为文化是高深的、上层的、受过教育的人才知道的东西,也是感触不到的东西。文化确实有上层的、务虚的成分。如大哲学、大宗教、各人文社科理论等等,长期以来,我们国家对文化都用建设一词,官府/政府也基本是从宏观层去理解和引导文化的。因而高层的阳春白雪、先进的文化就成为他们的选项。

  其实文化是可具体的、可感知的、很生活的。如我们长年在外回到河源吃一块酿豆腐,喝一口娘酒,那就是文化,那就是对河源的认同。老百姓的文化长期被政府工作所忽视,造成了大量与百姓有关的文化流失严重,特别是意识形态的关系,我们将有关民间信仰的民俗都视为封建迷信,让许多民俗活动与我们永别。加上现代化和全球化的环境,年青年对传统文化的抛弃严重,我们老百姓的文化生活越来越贫乏,以致于过年过节只能打下麻将了。

  因此,挖掘、保护民间文化,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应与政府的大而空的先进文化建设并重,才能让百姓有真正的幸福感。《惠州民俗》一书所透露的就是惠州当地文化人士的努力。2010年世客会期间发行的〈河源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书所载之河源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让我感到河源尽管有2项国家非遗项目,但在总体上河源在这方面做的工作很不细致,甚至于南园古村旅游开发以来创新的”开笔礼“也成为了非遗项目。更让我感到危机的是河源民间文化人士对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努力比惠州要差很远,就现有的研究工作来看,河源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均与惠州有较大差距。这种差距也并不是有些人说河源比惠州经济落后决定的,而更多是河源以前长期不重视文化造成的恶果,梅州、韶关和赣州经济以前也不会比河源好太多吧?

  借此再次回应下西子论坛和本论坛存在的”客家“与”非客家“之争。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文化都是地域性的,这种地域性就是文化各自特色所在。客家问题是个历史产物,赣闽粤边政府在引导客家认同更多是为了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民间更应关注的并不是客与非客的问题,而是我上文所提的身边的文化。

  以江河流域为单位进行文化的分类在目前而言是相对合理的一种形式。东江流域,至少是东江中上游之惠州、河源肯定是说客家话的占多数的,但也有本地人和其它族群,这本是个很包容的文化体系,政府可打所谓”客家牌“、”东江牌“什么的,但民间并不一定要去凑这热闹。甚至我认为从文化研究的角度看,”客“与”非客“是个伪命题,并不关切到所谓的国家民族利益,没有多大的争论意义。当前最有意义的就是如〈惠州民俗〉的作者们一样多点把我们东江流域的文化,特别是老百姓自己的文化研究好、保护好。

  总结一句话:与其花大力气去把赵佗当自己爷爷找理说,不如把眼前我们还存续的文化研究好、保护好,同时培育河源本地文化阶层,进而引导百姓的文化生活。这或许是在经济上赶追惠州的基本路径。

上一篇:妈祖诞,海上人家的狂欢节
下一篇:惠州端午节传统又热闹:喝雄黄酒 打午时水洗龙

论坛聚焦
热门文章
城讯
网友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