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子·惠州事>家乡风情> 惠州的年节习俗

惠州的年节习俗

https://city.xizi.com   2006-09-15 01:05:15   未知    作者:佚名   

  一.传统年节习俗概述  

  传统节日风俗既是一种颇为具地方文化特征的传统习俗,又是一种地方的民俗事象。

传统节日既具有延续性,既有它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流向,又具有变异性,既在延续的过程中,受一个地方人情风俗的约束和受历史演变潮流的冲击而产生变异:一些习俗变化、甚至消失了,又生成了一些新的习俗,这就在各地产生了一些较有独特风格的节俗文化。惠州民间的传统节日风俗,就是如此。

  传统节日有农事节日、祭祀节日、纪念节日、庆贺节日、社交游乐节日之分。但惠州现存的一些节日却不能简单地归属哪一类。如农事节中的“十月朝”,本是庆祝晚造丰收,让牛歇耕,但多有祭牛、祭神等活动,加进了许多的祭祀成分;又如纪念性节日“端午”,是纪念屈原的,“清明”据说是纪念介子推的,但这些节日又多有祭祀和游乐等内容。故现存的传统节日,“终合型”的居多。

  一般说,传统节日及其有风俗均有其来历。但是,节日风俗不同于历史过程,后者有据可查,而节日风俗的来源考查起来就难多了,既使对有些风俗的源头现在有比较统一的看法,但认真考究起来,均可找到诸多的疑点。如“端午节”,都认为是纪念屈原,但从全国各地和各民族的情况看,还有的说为纪念伍子胥,有的说是起源于越王勾践,有的说是纪念白洁夫人。而闻一多在《神话与诗》中考证说,端午是中国原始时期的“龙子节”的延续,起初是纪念祖先“龙”的,这和常说的“源自屈原说”在时间上相距甚远,这说明有些民俗事象还要待我们后人去加以进一步考证。

   传统节日的起源,有人把它归为下述几大类:一是起源于原始的祭祀活动,如春节祭灶君、清明祭祖、端午祭龙、祭屈原、十月朝祭(惠州)等等皆是,这类节日的源头一般都比较古远;二是起源于宗教活动,这方面较为典型的是中元节,既惠州民间的七月十四,它源于道教中元节的醮会和佛教的盂兰盆会日;三是起源于农事活动,清明、十月朝、冬至等即是;四是起源于社群的娱乐活动,如端午之龙舟竞渡,是西周就已有的社群娱乐活动;五是起源于重大的历史事件。可能还有其他方面的来源,但以上几个来源,已基本能把惠州民间十几个主要的传统节日渊源解说清楚。

  从惠州传统年节及其风俗来看,应该说有相当一部分是汉民族传统节俗的自然延续和翻版。惠州春节的扫尘、守岁、拜年,元宵观灯,清明祭墓,端午赛龙舟、吃棕子、挂菖蒲艾蒿,七月十四醮事、祭鬼,八月十五拜月亮、吃月饼等等,都是和汉族大部分地区相同的节俗。但是也应看到,汉族大部分地区相当多的传统节俭在惠州有了变异。如正月半的摆山灯,二月二伯公会和二月十九观音会的做会形式,七月七夕储七夕水之俗,七月十四道佛混杂的“盂兰醮事”,九月重阳放纸鹞及制作习俗,“十月朝”风俗,“过冬”风俗等等……不胜枚举,数量是相当多的。应该说,这里面不公公有变异节俗,而且不少是本地独有,即土生土长的节日及节俗,如正月二十补天穿之挂门蒜之俗,正月半之人公仔展览,四月八买扇之俗及无鱼风俗,六月六祭拜太阳仪式等等。

  这一部分变异了的惠州特有的节日及节俗,一般在惠州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故在民间有着相当厚实的群众基础。以建国前后为一条界线,建国前,上举的节日及习俗均在惠州民间盛行,建国后,因受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以上的节日及节俗逐渐减少。但是,作为一种延续了几千年的地方民俗文化自然是不会一下子就销声匿迹的,随着一些中国传统节日及风俗的恢复,大部分富于惠州特色的民间节日及节俗又在民间悄悄兴起,这应该说是一件正常的事。

  惠州民间主要的传统节日,按民间的廉洁是每月(农历)一节,有些人甚至把它们编成了顺口溜:

一月一(春节),
二月二(伯公诞),
三月清明四月八(浴佛节);
五月节(端午),
六月六(太阳诞),
七月十四(鬼节)八月半(中秋);
九月重阳十月朝(牛神诞);
十一月冬(冬至),十二月年。
  以上所列的,当然就是惠州最最主要的传统节日。但实际上还有一些重要的节日,如正月十五的“正月半(元宵)”,二月十九的“观音诞”,七月初七的“七月七夕”等,都是民间盛行的几个传统节日。至于节俗方面,惠州民间还有一首顺口溜:

正月半,摆山灯,阿公仔,摆几层;
二月二,伯公会,去饮洒,大把菜;
三月里,是清明,去割草,烧纸钱;
四月八,桃好咬,鲜鱼店,咸鱼笪;
五月节,划龙船,龙鼓响,大江边;
六月六,晒衣服,蒸水0,驳蜡烛;
七月七,叮叮叮,七夕水,几埕;
八月半,竖中秋,食月饼,乐悠悠;
九月九,是重阳,放纸鹞,线爱长;
十月朝,做逆糍,做几多,半筲箕;
十一月冬,十二月年,着新补,去拜年。

  这里所述的内容,基本上是惠州传统年节习俗的概貌和特征。

  惠州的传统节日文化呈五彩缤纷,既继承了中国传统节俗文化的传统,同时又体现了惠州地方传统文化的特征,不失为一份丰富的地方文化遗产。

上一篇:永福寺前的菩提树 —— 西湖第一树
下一篇:苏东坡和惠州民谣

论坛聚焦
热门文章
城讯
网友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