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子·惠州事>城市话题> 珠江口东岸一体化之于惠州:是光......

珠江口东岸一体化之于惠州:是光复,还是沦陷?

https://city.xizi.com   2009-06-08 14:34:10   西子湖畔    作者:铁皮鼓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惠州人非常阿Q地津津乐道:多少年前,东莞是惠州(管辖的);多少多少年前,深圳是惠州的;多少多少多少年前,香港是惠州的;还有更牛B的说法——在清朝,东沙群岛是惠州的。的确,一两百年来,特别是近几十年,惠州眼睁睁地看着小子们一个个翅膀硬起来,飞了;昔日的“老豆”已沦为今日富儿们的穷兄弟,只能默默忍受“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沉沦。某日本憨男参加一入学面试作自我介绍提及家乡时,无奈地画蛇添一些“惠州,与深圳、东莞毗邻”之类的“足”。

  几年前,坊间还盛传深圳虎视眈眈,志在必得吃掉老子的惠阳等部分地盘的说法。这并非空穴来风,当时惠州情急之下,匆匆忙忙将惠阳撤市设区,部分地方划归惠城,以此阻挡深圳的“东进”步伐,为此至今还闹出与紫金相邻的大岚等地还是惠城区——惠州核心区的笑话。

  几年后的今天,历史在《珠江三角洲改革发展纲要》)的推动下,似乎又在跟惠州玩一场游戏——“珠江口东岸一体化”。久违的深、莞小子打着“对接”的旗号,似乎要回来了,“似曾相识燕归来”了。

  “一体化”、“对接”已成当下最时髦词汇。能否“一接就灵”?这个“一体化”游戏之于惠州,是光复,还是沦陷?

  “我们占便宜了”?

  “相对于深圳、东莞,我们是’落后’的地区。我们这个相对落后的地方,跟发达的地方一体化,客观讲,我们是受益了,再说通俗一点,我们占便宜了。”斌哥如是说。依本憨男浅见,斌哥此语只说对了一半,相对于深、莞,我们的确落后了。惠州陆地面积分别是深圳、东莞的5.7倍和4.5倍,而2008年惠州GDP仅为1290亿元,而深圳、东莞分别为7807亿元和3703亿元。或许斌哥等更怕“人均”两字,要不是汪兄所迫,无论如何是“人均指标”是只能藏箱底,拿不出手的:人均GDP才3.3万,比全省平均水平还差4千多万,勉强居全省各市老七;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仅1.9万,亦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排老八。据闻斌哥喜欢以深圳龙岗区为例与惠州作比较,称龙岗原来只是惠阳地区的一个乡镇,如今其经济总量已经相当于甚至超过了整个惠州,从中足见斌哥之心酸。

  然而,斌哥后半句或错了,或违心了。“跟发达地方一体化”必然占便宜?“对接”就能对接财富?当然,持此天真愿景者众,君不见,某学院声势浩大的研讨会结论不就认为惠州从此“傍大款”了吗?

  本憨男只知道,富人永远是赚穷人钱的,穷人与富人打交道,吃亏的永远是穷人,结果必然是“富者愈富,穷者愈穷”——当然,穷人或许能从中得到小恩小惠。20年前柏林墙倒塌了,几乎所有的政治家都许诺“所有人的生活都会变好”,也几乎所有的东德人都以为从此真正傍上大款了。然而,20年后的今天,德国权威民意调查机构“福萨”公布的数字则展示了另外一番情景,46%的东德人认为,他们的经济状况与1989年前相比更差了,甚至有72%的东德人评价他们的社会状况不如统一之前。事实如此,直到今天,东德人的工资水平还“法定”低于西德人,仍然是“二等公民”。

  持“一体化”就是深、莞财富向惠开闸的观点者,不是做哪一行的,正是做梦的。

  然梦者且众。还是那句话说得实在:“穷人的钱是挣的,富人的钱是赚的”。切记:当下惠州还不到“赚钱”时候,还是“挣钱”阶段——钱,还要一分一分地挣!

  “惠州要甘当配角。”黄华华若有所指地告诫说......

  抽丝剥茧,“我还是原来的我”

  “五大基地”、N大“对接”、大什么什么……惠州整一副摩拳擦掌的样子。然而,去掉“纲要”、“一体化”等时髦外衣,“洗干净”后,暮然回首,终将发现惠州还是原来的惠州,激动终究回归平静。不妨对几大“对接”来个抽丝剥茧:

  ——产业对接:或给“特色惠州”披上阴霾。纵观珠三角各成员,落实《纲要》都提出了各自目标,而且几乎都提出建设“‘三适宜’的新型工业城市”之类的愿景。惠州要不要随波逐流?这是斌哥必须清醒认识的首要问题。

  本憨男不妨给“特色惠州”给上几个词汇,虽无政府工作报告里的耀眼,但或许才真正代表惠州特色,那就是:“水清、山绿、天蓝,日子虽不富裕,但尚属殷实。”其实,惠州守住这些词汇,足矣!

  换言之,惠州必须走一条“差异化”道路,没必要什么都不分青红皂白地“一体化”了。

  本憨男曾说过,惠州最大的优势,就是“后发”,就是依然清纯。而这些正是深、莞的反面。因城市密度过大而出现的诸如水资源紧张、能源短缺、废弃物污染、大气环境质量恶化、中心区人口过密等现代化城市通病,迫使它们不得不“东进”、寻求“对接”。

  最令它们垂涎的,或许首先是惠州土地资源——在全国200个大中城市中,惠州土地可利用程度约排25位;其次是水资源——水资源供给程度居全国大中城市前3列;再次是惠州人口密度——密度仅为珠三角平均水平的四成。

  打着“对接”旗号的产业“东进”,其实就是冲着惠州“三宝”来的。从此,打着“对接”旗号的“双转移”——所谓“双转移”,实则转出令己头痛的垃圾工业,为己腾出发展空间,打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之算盘。

  惠州在产业对接背景下,在旅游大县龙门等地轰轰烈烈地建设“转移园”。别人头痛的垃圾,到了惠州“对接”后就成“高科技”了。

  看来,惠州在“隆胸式”发展的理念下,在“双转移”上推促沦陷已不可避免(“双转移”话题已探讨过http://bbs.hz0752.com/viewthread ... p%3Bfilter%3Ddigest,不再赘述)。

  再者,因“深莞惠”的同构系数平均值达0.88,产业对接的结果,优势产业除石化外,电子等产业将被“对接”殆尽。极有可能的结果,电子等产业总部在深、莞,工厂在广袤的惠州,力由惠州出了,钱由深、莞赚了,结果优势自己的产业变成了人家的优势行当。近年来,TCL惠州空壳化,总部“往深”倾向明显,正是力证。

  至于房地产业“对接”,也不能指望多少深、莞人会“惠州生活、深莞工作”,上演“双城记”,君不见,香港与深圳紧紧相连,房价也相差几倍,但香港人真正在深圳置业的比例一直在10%以下徘徊。当然,在特殊时期多些深、莞炒房客另当别论。其直接结果,就是推高惠州房价,使惠州平头百姓平白无辜多掏腰包。

  本来就有优势的惠州特色农业,是很有发展前景的,但随着“双转移”和房地产业等“对接”,极有可能也走向沦落的田地。

  产业对接还有旅游业。旅游是惠州的优势产业,但前些年被很“瞎搞”,对接后“瞎搞”程度降一点就不错了,其他也没什么大指望的。

  ——交通对接:没什么值得激动的,只是还历史旧账而已。似乎振奋人心的消息,惠州着力构建“五横三纵”高速公路网的一小时经济生活圈,规划总里程达8500公里,在“十一五”期间规划建设的高速公路项目共9项,建设里程420公里;仅为实现惠州与东莞的交通一体化对接规划,惠州需要投资约900亿元。

  然而,所有这一些,除了轻轨是个新意思外(这年头,连河源都轻轨了,没什么大不了的!说不定,人家先建好了,等你惠州连接的那一段!),其他统统都是历史旧账。

  当下惠州交通出奇的落后,与所处地位极不相称。当然,官方数字中惠州交通事业还是“辉煌”无比的。老百姓从不看数字,是看实物的。从直观来看,惠州的高速公路、大一点的公,除了“路过”的路以外,其他寥寥无几;号称两个发达地区东莞和惠州之间并不远,但是坐大巴却要两个多小时;惠州到深圳的“高速路”实在令人汗颜;深、莞的八车道,到了惠州就成了四车道、两车道,甚至不少成了断头路,就连交通标识,到了惠州就黯淡许多;放个假,惠州周边交通必大堵塞;与河源(紫金)交界的公路,实在泾渭分明,初来乍到者很难分清何方为发达地区,何方为落后地区;还有那臭名远扬的“烂龙(金龙)大道”……..

  惠州交通的严重滞后,连河源市都着急了。河源市公开抱怨,县道X191平新线从龙门直达河源市东源县,可进入万绿湖景区,这也是珠三角进入万绿湖最便捷的道路,但是191线在河源境内建设较好,在惠州境内路况却非常差,而惠州称这条路还要等到2015年才进行改造!

  看来,惠州交通的落后,还影响了别人的发展!

  感觉惠州交通不但比不上河源,甚至还比不上贵州!

  所以,惠州目前的所谓交通“对接”,实则是“补课”行为,是给历史还账。近几年,惠州交通还捶胸许诺几时几时铁定开通哪条哪条路,食言不少,开过不少空头支票,如惠深沿海高速公路原本预计建设期为2008年底,但是至今未见开通。但愿在“一体化”下,惠州交通一改陋习。

  话说回来,惠州交通过去的出奇落后,使惠州相对闭塞,为此才能保持今天难得的清纯。交通“一体化”后,深、莞必将加快壮大自身“总部经济”、向惠州转移垃圾工业的步伐,加深对惠州资源侵占的程度。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当年鬼子占领东三省,是同步狂修铁路的。

  ——环保对接:关键是老账新帐一起算。环保对接也是一大热门,也是惠州最最应该“硬起来”的事,千万不可担心伤“一体化”和气而忍气吞声,毕竟,这是关系小孩的小孩的事。

  深、莞在环保问题上对惠州欠账太多了,有些还是几辈子都还不清的,淡水河就是典型。这些旧账一定要撕破脸皮算回来才行。

  东莞还有一低劣的倾向,就是往惠州偷运垃圾,近些时候发生过好几宗。对待这些问题,惠州决不能心软,人家不仁,你还义不?

  不过,在环保对接问题上,这些都还算是“鸡毛蒜皮”。最令人担心的,产业“对接”之后,惠州环保也随之沦陷。

  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深、莞均准备从河源新丰江水库直供水,只要自己的喝水问题解决了,它们可是什么事情都是干得出来的。上述“鸡毛蒜皮”,正是昭示这道理。

  惠州关键是要找到一个抵御办法。平心而论,惠州目前提出的办法还是可行的,那就是尽快与之签订苛刻一点的补偿机制,换言之,就是要“谁受益谁补偿、谁开发谁保护”,你污染我可以,但要给几倍的钱;况且,新帐老账要一起算。

  ——其他对接:多半是脱裤子放P之举。在“不对接就落后”的思想驱动下,还出现了其他很多五花八门的“对接”,如公路年票制、统一电话区号、移动电话免漫游等。这些“对接”被人戏称为“伪需求”,在本憨男认为,多半是脱裤子放P之举,是不值一提的。原因很简单,这些表面上“对接”了,但市民还是要付费的,只是换种方式平摊到其他费用上而已,说不定,还增加了市民的负担。

  ……

  对形形色色的“对接”,不再抽丝剥茧了,再剥,惠州“底裤”都要出来了。

  百转千回,或许还需终点又回到起点

  在这不是危言耸听地反对“一体化”、反对发展,而是认为不要什么都幻想“一体化”、“一体化”就灵。很多现在借助“一体化”要做的事,有些是早已规划的,“新瓶装旧酒”罢了;还有些是历史旧账,借势解决而已。只是截至目前,一场轰轰烈烈的“一体化”,扣掉历史旧账、戴上时髦帽子的东西,不难发现多半是各怀心思、同床异梦、貌合神离游戏而已。“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惠州靠天靠地都是靠不住的,终究还是得靠自己;无论怎么“一体化”,无论如何发展,还是要守住自己的特色,坚持自己的“格”,不要本色、优势都给“一体化”、沦陷掉了。若长期生活在巨人的影子之下,将不断沉沦,终究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已面目全非,体无完肤,彻底地把自己丢了。

  或许,摆脱才是真正的解脱!

上一篇:童心如歌
下一篇:一体化道路还是要坚持!

论坛聚焦
热门文章
城讯
网友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