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子·惠州事>城市话题> 环保理应成为考核官员政绩的硬指标

环保理应成为考核官员政绩的硬指标

https://city.xizi.com   2008-05-12 09:47:04   西子湖畔    作者:循新客   

     今年6月1日起所有超市、商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不再向顾客免费提供超薄塑料购物袋了;甘肃省和山东省省长立下“军令状”,完不成节能减排目标就自摘“乌纱帽”;国务院不再保留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新组建环境保护部。零星新闻或许只是厚厚环保内容中的寥寥数页,却是政府部门倾重环保的一些信号。在环保思想意识远远跟不上经济发展的今天,被强制接受而不是主动地承受,对民众的认知有一定的警醒力。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力是如此的惊人,我们总会有侥幸心理,等到下下一代再去遭受我们种下的报应吧,殊不知,报应很有可能会提前到我们这一代实现了。

      在全民环保意识明显淡溥的今天,个人环保习惯不经意地经受忽视,或者说,民众总是不能通过合适的途径体现出来,木筷子啊、塑料袋啊这些非环保用品的存在早已在我们的生活中生了根,一旦消失,比我们接受它们更难。个人在践踏环保观念的同时,也掩盖了公众环保的漏洞百出。

      相比区域生态破坏,个人环保方面所造成的损害可谓小巫见大巫,而破坏地方生态环境的人,除了那些大公司、大企业的老板们,还应该“归功”于某些地方官员。全民浮燥性并不例外地延续到了官场上,急功近利的风气,不但在商界中风行,同样蔓延在官场的追求政绩中。高效政绩的产生,往往建立在牺牲环保的代价上。

       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要改变地方的贫穷落后,就要花大力气招商引资,搞大经济圈。开发工业、农业、旅游业甚至一些自称的“无害产业”,其实对环境都会造成损害,关键是多是少罢了。搞活经济无可厚非,但搞活经济对环境造成的损害,没有什么部门能够准确地评估出来,更没有人能知道,修复这些损害,要付出怎么样的代价。如果官员们能够在加快经济发展的时候,兼顾一下环保,或能为这个社会做一些微薄的环保补偿,我们不能说这种官员有多厉害,但至少,他理解了“可持续性发展”的真谛。

        能够当上官员,必定具有比旁人更超前的眼光和由外及里的洞察力。造福百姓不是一句口号,实实在在地做事也的确很难,官员们的眼光,似乎总是以眼前利益为主。听闻某地方官员,欲将一座山铲平一半来做巨大的宣传标语,渲染地方的政效,很难权衡他是错还是对,毕竟宣传效果会带来良好的社会效应。可是铲平一座山,无论如何也难以跟“环保”二字挂上钩的。山东济宁耗资300亿建一个中华文化城,我们的认知水平当然及不上签名支持的69个院士,且不说建城能为后世带来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如此庞大的建设项目,破坏的意味应该会大于保护的初衷吧。追求政绩是很正常的调调,当政者总会谋取自身集团利益的。但在这个连乞丐都会上网找蹲点的年代,你片面地追求那些充当门面的GDP干什么呢。如果乞丐当了官,他也知道要大力发展经济(顶多是批多些专项资金在讨食方面吧)。每每看到官员们在台上口沫横飞地阐述施政蓝图的时候,关心环境的人们不禁毛骨耸然,这当中意味着多少水土的流失呢?如果不能在使用和回馈自然资源方面有所建树的话,官员们又跟那些目光短浅的乞丐有何分别呢?

        将环保因素作为硬性指标纳入官员政绩考评,或者不能改变些根本问题,或者官员们也总会有“水来土淹”的办法,但起码,官员的工作计划里多了环保这一根筋,也为政府官员的“合理”破坏生态套上了个“紧箍圈”。如果发展中兼顾环保不易的话,但请保持原状吧。由上及下的环保氛围是最容易普及的,发达地区主攻环保,贫困地区谋求发展时考虑环保,这些看似肤浅的工作,至少能够减缓人类因为破坏环境而灭亡的时间。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前人拆屋,后人淋雨。留芳百世很难,可遗臭万年相当容易。当欧盟都对中国弃用塑料袋的举措引起关注的时候,中国环保的保卫战,已经悄悄开始打响。

上一篇:爱国者请慎重-----给我们建设一座桥的机会
下一篇:关于火炬传递,“反分裂”哥哥有话说

论坛聚焦
热门文章
城讯
网友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