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16家A股上市银行交出“中考”成绩,各家银行利润微增成为普遍趋势。与银行境内机构利润增幅普遍放缓相对的是,不少银行的境外机构利润增速保持两位数。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不少银行纷纷着眼海外布局,积极探寻海外业务增长点。
海外业务成银行利润新增长点
上半年,四大银行中除了中国银行净利润微增1.69%,其余已降至1%以下,农行以0.5%的增速位列最末。
各家银行纷纷把利润增速放缓归结于“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部分地区和行业经济增长速度下降明显导致盈利乏力。但与此相对的是,得益于国际化和综合化发展,大行的海外机构仍保持较高增速。
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建行海外投行实现财务顾问业务收入30.68亿元,海外商业银行实现利润21.18亿元,同比增长35.61%;农行境外分行及控股机构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8.12亿元,同比增长22.8%;工行境外机构税前利润17.06亿元,同比增长13%;中行海外机构实现税前利润46.52亿美元,占集团税前利润22.91%。
工行行长易会满在半年报中表示,工行将把握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机遇,加强资源全球统筹配置,加快核心产品的境外延伸,进一步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和对集团的盈利贡献。
不过,近期国内外资本市场波动频繁,这给中资银行的海外战略提出了更多挑战。“金融机构天生在不确定性的环境中经营风险,寻找相对确定的增长点。”建银国际董事长胡章宏说,中资金融机构要抓住“一带一路”、人民币国际化等国家战略的机遇,把海外业务做大做强。
助推成长型企业“走出去”
近年来,中资银行紧抓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市场机遇,加快推进海内外一体化发展,竞争力不断提升,由中资银行牵头筹组的大型国际银团贷款越来越多。仅建行(亚洲)上半年就已完成18笔银团贷款,承贷128亿元。
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建行海外和子公司利息收入135.08亿元,同比增加42%;农行境外地区利息净收入46.88亿元,同比增长86%;工行境外利息收入143.7亿元,同比增加17%。
“近年来,海外机构积极配合境内外资源整合,在跨境服务和联动服务两方面下功夫。”建行全资海外子银行——建行(亚洲)行长毛裕民表示,特别是在港中资银行积极抢占自由贸易实验区先机,内外联动把“走出去”的蛋糕做大,也将香港相对成熟的经验和法规带到了自贸区。
中行半年报也提到,中银香港把握广东、天津及福建新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契机,率先与区内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或贷款合同,开展人民币跨境直贷业务,成功为大型企业客户建立跨境资金池。
“中国有着培育创新行业的土壤,我们有信心在未来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中,帮助一批成长型企业脱颖而出。”胡章宏表示,中资投行关注着境内企业“走出去”带来的境外并购机遇,在文化消费、医疗健康、节能环保、物流、金融等行业寻找优质成长型企业,大力拓展资产管理、并购借壳、配售和IPO等产品跨境合规运作。
据介绍,建银国际近期成功完成包括广船集团、三峡集团、中核集团、中州证券等在内的多个重点项目,并支持前海等自贸区金融创新。
跨境人民币是海外业务“重头戏”
人民币国际化对于中资银行海外业务发展和盈利增长的好处显而易见。中行副行长张金良表示,中资银行可以抓住近期人民币汇率改革的难得机会,通过国际结算、跨境人民币结算,积极开拓离岸人民币中间业务。
半年报显示,上半年中行跨境人民币结算量2.63万亿元,跨境人民币清算量148万亿元,同比增长31.6%;工行跨境人民币业务量1.99万亿元,同比增长16.5%。
不过,近期人民币汇率出现波动,香港在内的多个离岸人民币交易中心受到影响,汇率大幅波动造成香港离岸人民币流动性收紧,人民币资金池增长放缓。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不断推进,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流动性会相应改善,人民币汇率不存在持续贬值的基础,跨境人民币依然是中资银行海外业务发展的重头戏。”毛裕民介绍,上半年建银(亚洲)人民币总资产2085亿元,占总资产32%,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占建行所有海外机构的60%。上半年,建行实现跨境人民币业务量累计实收实付项下结算量8341.47亿元。
另外,搭乘“沪港通”、中港基金互认等双向投资快车,在港中资银行对私的跨境人民币业务也将迎来良好的发展前景。
“人民币国际化是大势所趋,近期汇率波动不会阻碍这一进程,企业和个人海外经营和投资需求日趋旺盛势必加速人民币跨境使用。”胡章宏表示,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海外机构应推动人民币产品创新,为企业“走出去”和人民币资本输出提供更加完善的配套服务,并不失时机地参与欧洲等国际金融市场,进一步助力人民币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