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月初以来,到惠阳区淡水亚公顶登高的市民都会见到只有在少数边远山区才能见到的景象:一匹匹马驮着沙石,赶马人不断地吆喝着,马队缓慢地行走在蜿蜒的山路上。他们是专门为当地修筑亚公顶登山道运送材料的。
这是一个来自广西百色的“马帮”。所谓“马帮”,其实更为准确的名字是骡马队,由于广东人看见骡子很像马,便称他们为“马帮”。
这个骡马队共有8个马工和18头骡子,每头骡子就有自己的名字。而骡子的主人,每天都在山上遥望城市,但却无法感受城市人的生活。
领头的骡子顿顿有酒喝
早在3年前,这个“马帮”就在大亚湾留下脚印。他们的任务简单而艰巨,就是把各种各样的建筑材料拉到山上。
攀登海拔306米的亚公顶,这对“马帮”来说只是家常便饭。但在炎热的广东,每天工作仍然不能超过8小时。这些似乎从不知疲倦的骡子,每天要来回登山8趟以上,每躺背负少则200斤,多则300斤。
为了让骡子干起活来更带劲,马工会给它们灌上北京产的国公酒。这种度数很高的白酒具有通血脉松筋骨的效用。虽然这种待遇只限于领头的骡子,但是基本上一个月下来,每头骡子都有当领头的机会。到了吃饭的时候,领头骡子就会被马工掐住下颚,灌上半斤白酒。
运费是汽车的100倍
一位姓杨的马工告诉记者,“马帮”的运费是按每吨每公里来计算的,一般每吨60元。从山脚下到山顶,大概是两公里多的路程,每运一吨材料上山就能得到150元。
说到运费,这位马工颇为自豪。因为汽车每吨每公里的运费一般在0.5元左右,整整是汽车的100倍以上。而且一头骡子一般一天能上下七八趟,扣除各种开支,每头骡子一个月可纯收入1000多元。
一位干了十几年的马工说,正因为“马帮”的利润很高,家乡的骡子基本上都从磨坊里出来“打工”了。这样的“马帮”在广东地区少说也有数十个,都归一个老板控制。老板揽到活儿后,就租车将“马帮”运去。如今只要涉及到上山作业的工程,都离不开“马帮”的帮助。
每头骡子都有名字
“马帮”的居住条件极为简陋,除了一个石棉瓦房子外再没有别的公用设施。雨天和晴天都是马工难以接受的日子。雨天不能干活,晴天则酷热得“想扒掉身上的皮”。
马工一天的生活非常有规律:凌晨4点就起床喂马,天一亮就开始赶着骡子轮番上阵,到了傍晚,就背着镰刀草篓到山腰割草。尽管马工实行两班倒的工作制,但是每人都要上山六七次。看见兴致勃勃的登山者从身边经过,他们只能无奈地笑着。
出乎记者意料的是,马工给每头骡子都取了名字。肤色略带青色的“青骡”前几天肠胃不好老拉稀;“拽骡”因为“调皮”,驮着200多斤的沙子还跳来跳去,结果左腹被铁架子擦出一个大口子,以至于不得不歇下来等待进行“手术”。
无论在哪个城市,马工和骡子都只能行走在城市的边缘。骡子告别了拉磨犁耕的乡村生活,而背井离乡的马工却无法感受近在眼前的城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