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是一个文化多元化的地区。做为有两千年历史的“岭南名郡”惠州,东江水孕育了这块土地上的先民,有江水的地方即有生命,有江有水的地方即有灵气;人类自古以来就是依水而居,沿江而住。喝着东江水生息而繁衍的本地居民,因其自然及历史的原因,自然会形成一套自己独有个有地域性的的文化、语言、风俗和习惯,这里权且称之为本土文化吧。尽管这种本土文化受到了来自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等的影响,但是在惠州仍然有一些有别于客家文化和广府文化的影子,但怎么来说还是岭南文化。
笔者有幸在惠州做了些设计项目,对惠州的历史文化和古建筑特点做了些肤浅的研究,同时对现有的新的一些古建筑和西湖周边觉得景观古建筑做了些了解,在此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从普通大众的层面上来说,看一个城市是否是一个历史名城,关键是看硬件----建筑。纵览惠州的建筑(从主要景观建筑来看)除了有点旧的泗洲塔,还有黄氏书屋外,好象还没有值得回味的古建筑和历史建筑。作为最能体现一个城市历史面貌和建设面貌的载体------古建筑,竟然在惠州找不到象样的几座,难道做为一个历史文化名称就光要些软件的,不要硬件,当然不是。其实这几年惠州市委市政府花了大力气大投入去提高城市的形象、去提高西湖的品位形象,但为什么感觉还是有些遗憾呢?好象改观不大呢?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不但要搞软的(绿化),也要搞硬件(建筑)。西湖里的景观建筑基本是破旧不堪,这几年虽然政府花了大力气去改造,但对建筑的改造好象没有太多的动作,各种原因我就不说了。我想说的就是靠绿化的遮挡和掩饰是作用不大的,有句话叫“金玉在外,败絮其中”,这句话可能夸张了点,但意思是准确的。
2、要对市区的文物建筑做一次彻底的普查,要按修复文物的原则去进行修复,并对周边的环境进行整治。比如中山公园,里面有个中山纪念堂,这是广东仅存的三座中山纪念堂的其中一座,我以前对其做了个详细测绘,觉得它是一座惠州的建筑。个人认为它和西湖同样重要,中山纪念堂是一座又能体现惠州近代历史文化又能体现惠州近代建筑文化的一个综合体。我就百思不的其解,为什么政府不花大力气搞好它,搞好它的周边环境,现在纪念堂周边环境还是一片狼籍,偏偏要去搞些假古董!据我所知很多本地人都不知道有个中山纪念堂!
3、现在我就来说说上文提到的假古董。市委市政府花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建造些新的景观建筑(古建筑)本意是非常好的,起码领导们知道要体现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形象是要多做些古建筑。但是他们忽略了做古建筑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古建筑是有地域性的。它是代表了当地的文化。就象当地的语言,当地人的生活习惯一样,它就是代表了当地的文化。特别是在惠州这样的历史文化名城,所建出来的主要景观古建筑更要体现当地的文化,不要说体现惠州文化,但最少要体现岭南文化吧。笔者在岭南做古建筑设计多年,惠州是一个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的相交点,有着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是有自己的一套特点,要想做的好是有一定的难度,先要对惠州的文物建筑做一个系统的测绘和研究才能下笔的,这是我对设计一个古建筑的准备工作。最近笔者在设计恢复一座广东最大的书院,对当地古建筑做了大量的测绘、参观研究,方案一次通过了省里古建筑专家的评审(关于此项目的具体内容改篇再详细论述)。再举个例子,朝京门的设计。按原来政府的想法,是个复原设计,什么叫复原设计,首先要对当地的建筑文化要有深入的了解,比如当地的城楼形式是怎样的?瓦面的形式是怎样的?门窗是怎样的?斗拱是怎样的?颜色是怎样?材料是怎样?柱础是怎样的?等等。这些了解了才能下手,而做出来的朝京门,却是个令人失望的建筑,是个北方官式做法的翻版,这是惠州的朝京门,还是西安的朝京门?!这座建筑无论从形式,选材,颜色都是和惠州或者说是和广东没有一点联系,却被安排在这么一个重要的位置,不能不说这是惠州建筑历史的悲哀,为什么他们设计之前没有参考一下广东的城楼呢?为什么惠州的建筑大师们、文物工作者都无动于衷?现在准备建设的高榜山公园一期,高榜阁和东坡园同样存在这个现象,如果说高榜阁和朝京门还是古建筑,那东坡园里的建筑就是个四不象,说不清楚是个什么。
说好了是弘扬惠州的历史文化,继承历史,发展历史,提高惠州的城市形象,现在这样做就是历史的倒退,起码倒退了70年。其实现有的杭州西湖,苏州就是一个很好的可以借鉴的正面例子,为什么不学习学习它们的经验呢?你有听说过杭州西湖边上建个广东的园林、文昌阁或者北京的城楼吗,没有!因为他们知道没有比本土人更了解本土的建筑文化了,要建也是建个苏杭园林。现在惠州就象请了个北京烤鸭大师傅来做客家的水晶鸡,味道怪怪的!
在惠州西湖边上建了一堆北方官式建筑,和一些说不清的建筑,在加上现有西湖里的旧建筑,那真象一个大盆菜,什么都有了,乱啊!这是继承发展历史,还是为了说明南北文化的交接点在惠州,还是惠州以前是北方的飞地,这到是个新课题,可能要那些老文博重新研究一下惠州的历史了。不过怎样都好,最好先停停这些建筑的建设,找些本土的专家重新评审方案,免得以后成了一块名副其实的鸡肋!最近听说要恢复丰湖书院,我在这提个醒!千万又不要成了个北方的书院或者北方学宫翻版!贻笑大方!
浅谈惠州的城市古建筑
https://city.xizi.com 2007-11-28 11:54:32 西子湖畔 作者:jex6
- 0
- 0
- 3
- 0
- 0
- 1
- 2
- 0
上一篇:给泥头车打上建筑单位名称上路
下一篇:也来谈谈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