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酝酿多年的中国金融移动支付系列技术标准正式发布,而随着相关政策的日渐明朗,徘徊许久的移动支付行业也终于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移动金融的时代已经来临。”在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看来,未来在以“80后”、“90后”为主体的年轻一代消费方式的变革下,移动支付产业一定会出现一个爆炸式的增长。
事实上,近年来得益于智能手机、3G网络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国内的移动支付业务在交易额度、交易笔数和行业覆盖方面已经取得了不少实质性的突破,而其广阔的市场前景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产业的竞合
从目前情况看,在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上,以金融机构(主要为银行)、运营商和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已经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金融机构拥有完善、成熟的资金清算系统,而运营商和以支付宝则拥有庞大的客户资源与销售渠道。
所以,在这个多方竞合的市场,商业银行大都选择了与各自的战略伙伴“联手出击”。例如,建行和银联推出的银联手机支付,农行与银联、中国电信合作的“掌尚钱包”。
马蔚华认为,由于移动支付行业跨度大、产业链条长,只有包括运营商、商业银行、终端制造业、第三方支付公司等在内的相关各方携手合作,这个产业才能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在先后与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两大运营商以及HTC等知名手机品牌“牵手”后,招行方面表示,这份战略合作的名单还将不断的扩大,随后会有更多搭载招行“手机钱包”应用的手机品牌及型号推出,同时与运营商也有更加深入的合作。
创新的业务
根据安全支付芯片在手机中的不同位置,常见的手机NFC移动支付实现方式包含:SD卡模式(安全支付芯片放置在手机SD卡中)、全终端模式(安全支付芯片放置在手机终端中)和SWP—SIM卡模式(安全支付芯片放置在手机SIM卡中)。
然而,不同于其它银行普遍采取的NFC模块与手机分开发展的模式,招行的“手机钱包”选择了“一步到位”,即通过将银行卡加载在内置了安全芯片的3G手机上令手机与银行卡的直接“合二为一”。而在与运营商的合作中,则是在手机SIM卡中直接加载银行账户。
在招行零售金融总部常务副总裁刘建军看来,这就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差别。不同于物理性的外在改造,这种直接将移动支付功能嵌入手机里的模式才能真正体现移动互联网的价值。
据了解,在使用招行“手机钱包”支付时,客户只需在收银台具有“闪付Quick Pass”标识的银联POS机上“嘀”一下,手机即可完成付款。与此同时,客户还可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查看“手机钱包”中的账户余额。
而在充值的问题上,招行则采用了手机钱包“空中充值”的特色功能。客户只需将一张招商银行一卡通与“手机钱包”绑定的TOUCH卡进行关联,即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使用手机直接为“手机钱包”的账户进行充值,每次最多1000元。
“在额度上的限制,主要是基于安全和客户使用习惯两方面的考虑。”招行总行零售部副总经理胡滔表示,新消费习惯的养成需要一定的时间,且客户刚开始用手机支付时只能接受小额度,而随着整个移动市场的成熟,招行会逐渐提高“手机钱包”的额度。
银行的变革
马蔚华曾不止一次地强调“银行业的IT属性”,在他看来,信息技术之于银行业就如同空气一样,须臾不可或缺,“历史上每一次通讯技术的变革,都会带来银行的变革”。
作为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生力军,招商银行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便抓住了互联网革命带来的历史性机遇,率先提出了“水泥+鼠标”的发展模式,推出了中国境内第一个网上银行“一网通”,获得了巨大成功,成为了科技革命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