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子·惠州事>家乡风情> [征文]夕阳中的田坑村

[征文]夕阳中的田坑村

https://city.xizi.com   2011-10-28 01:17:06   西子湖畔    作者:醉玫瑰   

  一想起增光镇田坑村,我脑海里就是一片金黄色:夕阳西下,一抹金色的余晖,将南山脚下那座由20多座四合院式民宅和众多房屋组成的“城”,勾勒得流光溢彩、晶莹剔透,连村外小溪边那片名不见经传的狗尾巴花,也被夕阳妆扮得仿佛放射金光,朵朵华美让人目眩神迷、不舍稍离。

  田坑古城,始建于明末,至今已历经风风雨雨200多年。说它是一座城,我猜想,一是因为整个村庄用青砖或三合土围筑起高大坚固的城墙,仅在东面正中设一大门出入,像极古代冷兵器时代易守难攻的一座城池。城墙上7个高大的角楼,大门右侧有一方半月形池塘,寓意“七星伴月”。二是,据史料记载,田坑村里有400多个房厅,人丁最旺时,同时居住700多户,3000多人。在古代有如此众多人口偏居一个荒僻小山庄里,称之为“城”,当之无愧。

  那个深秋的下午,当我们参观完另一个古村落到达田坑村时,肆虐的台风突然转身离去,太阳拨开乌云露出得意的笑脸,十多名风情客,享受着温柔多情的夕阳的爱抚,三三两两,懒洋洋地行走在城内河卵石铺设的巷道里,且行且看且拍照。在纵横交错的巷道转悠一圈下来,田坑村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令大家精神为之一振。田坑村,外观是一座四方规则的长形城池,里面却大有乾坤,既有庄严肃穆的“大夫宗祠”、“进士第”,也有横平竖直的众多村民房屋,最让人惊奇的是,村里居然还有20多座酷似北方才有的“四合院”。虽没有“乔家大院”那般规模气派,但小巧精细,考究华丽,让人不禁浮想联翩——小小的四合院,是不是寄托着先祖们对中原故土刻骨铭心的眷恋呢?

  细读镶嵌在青墙上的碑文,原来真正兴建此城的人,陈氏入惠始祖有信公第八代子孙奉政大夫宁斋公,人称陈百万的陈大绩,他在“富奏百万,修治黄河”的同时,大举营造田坑城,经过50多年及几代人的努力,占地12000平方米的田坑城终于雄踞于南山牛皮嶂与九龙峰之间美丽富饶的土地上。更让人赞叹的是,据说这座古城在100多年间曾走出10名“大夫”。也就是说,这个偏远荒凉的小小村道,曾经先后10次,被学子们的“春风得意马蹄疾”“嗒!嗒!嗒!”震得山响;这座深沉宁静的古城,曾经先后10次,为“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大夫们,欢喜达旦彻夜长饮。“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句谚语,我相信田坑人深有体会。

  与别的荒草丛生的古村落不同,田坑村里至今仍居住着10多户100多号村民,生活气息非常浓厚,村内鸡鸭猫狗随处可见,村外不时有人挑水、洗衣、种地、放牛,呈现一幅优美的田园风光景象。特别是一群在村外空地上玩耍的小朋友们,见我们来了,竟似见了久别重逢的亲人般,围绕着我们,唧唧喳喳问东问西,雀跃着摆出各种姿势要我们拍照。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轻吟着苏东坡的著名词句,漫步在田坑城外那片金黄色的稻田阡陌间,看四四方方的田坑城与远处隐隐南山静默相对,我也与天地一起沉醉在这份宁静悠远里,恍然明白——为什么有人说,客家围屋是一本厚厚的线装书,蕴涵浓厚的民俗、建筑、风水、人文文化。那四四方方的田坑村,多象一本舒展在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间的古书,向我们展示着绚丽多彩的客家风情,诉说着客家人开拓进取、百折不挠的精神与灿烂文化。

上一篇:[征文]百年诗书浸润之琥珀村
下一篇:行走惠州,用镜头记录这座城 (一)

延伸阅读:

论坛聚焦
热门文章
城讯
网友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