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子·惠州事>城市话题> 关于对“文化惠州”的几条建言

关于对“文化惠州”的几条建言

——致黄业斌书记的一封信

https://city.xizi.com   2010-07-20 15:44:17   西子湖畔    作者:六木森森   

  尊敬的黄书记:
  
  您好!我是身在深圳却心系惠州的一个奥一网网民。自从您成为全国“微博书记第一人”以来,我一直关注您的博文。虽是短短几句,从中却可以看出您对惠州、对惠州人民饱含的深情。您对网络上的一些回复、提议,都是亲自批示,这让我等草根网民看到了网络问政的春天与希望。
  
  前几天,您在惠州召开完全市文化工作座谈会后,随即更新微博向社会征求意见。“‘文以载粤,贯通荣惠’。九百余年前,大文豪苏东坡被贬惠州,却‘不辞长作岭南人’,锦绣文字点亮惠州文化精魂。如今,建设文化惠州盼望文风再动,真诚希望文人墨客、网络大侠们妙笔生花,为惠州文化建设有所作为,率先‘点睛’、献智。”简练精致的文字体现出了您要把惠州从经济城市转为文化城市的决心。
  
  微博刚发出,就得到了广大网民的关注,同时也收到了不少的意见与建议。我在认真细看了您的博文与您在座谈会上提出的七点意见后,综合整理了自己所想的几条意见,现冒昧传交给您。就当是自己对“文化惠州”建设出的一份来自草根网民的绵薄之力。
  
  一、建立“文化惠州论坛”
  
  首先要为“文化惠州”的建设搭设一个平台。这个专用平台,可以利用现有的网络基础,如奥一网的“东江论坛”、惠州的“西子湖论坛”等,在网络上大力宣扬文化惠州的建设举措与成就,也可以借此机会进行线上线下交流,收集百家意见,征集建言献策,也可对市府提出的方案策略进行评弹修正。待时机成熟,还可以利用这一平台,召开现实版的“文化惠州论坛”活动,到时邀请名人名家及组织各界代表,到惠州进行大张旗鼓、针锋相对的辩论辩证。扩大对惠州的宣传影响力度,同时也是一个向四海派发“文化惠州”名片的很好的机会。
  
  二、发动社会、民间力量齐参与
  
  要把惠州从原来的一个经济城市转化为一个颇具魅力的文化城市,光政府有决心,出资出力是远远不够的。这还得发动全方位的力量,如社会、企业、民间社团、个人等齐齐参与,大家都投入到参与建设“文化惠州”行动上来,与市委市府步调一致,那建设“文化惠州”就不会流于一句口号,流于形式,也就成功可期了。这点换句话说也就是要求市委市府高度重视,要把精力主要放在抓“文化惠州”建设的实处上来。
  
  三、纵观惠州的历史,人文景观,应有尽有。比较出名的景点有碎西湖、罗浮山、南昆山等,其他景点不计其数。历史上所出的名人,也不少。特别是谪贬到此的苏东坡,以一句“不辞长作岭南人”更是让惠州从此声名鹊起。这些景点,都是惠州的文化资源,必需得到保护与开发,同时更需要的是进行挖掘。一首诗,一句话,一副联,一个传说,往往可以把这些地点盘活起来。诗就应拿苏大文豪的这句“不辞长作岭南人”了,话呢?联呢?大观园的长联,无锡的“风声雨声读书声”都让人一下子想起了某个城市某个地点。而飞鹅岭的美丽传说,也给惠州带来了“半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所以,是否可以考虑发动民众,对惠州现有的景点进行挖掘,进行艺术加工,让这些景点更深入人心,最后惠及平民百姓?这里加个小提议:如进行对景点的典故、传说的收集整理、楹联的收集与创作等。这几天,在西子湖论坛就贴出这样一个征联的帖子:“去东江大桥瞧大江东去”;这是半副很不错的上联,它运用了多种联句的修辞手法,同时把贯通惠州东江两岸的这座大桥作为一景也嵌进了联中。笔者不揣浅陋,试着对出了“临飞鹅仙境景仙鹅飞临”的下联。这样的联句,读来琅琅上口,让人易记,对宣传惠州及文化建设,能起到轻骑兵的作用。
  
  四、有人说广东是一片文化沙漠,那么惠州便是这片沙漠的绿洲之一了。因为广东除了省城广州之外,就应数惠州最有历史沉淀了。因为从目前考石的发现来说,广东也只有这两座城市的历史能追溯至秦汉。在悠悠千年的时光中,历史给惠州留下了很多的民间文化。如客家山歌、惠东渔歌、麒麟舞、龙形拳等等等等。惠州的原居民当中,有70 % 左右的人为客家人,另外部份所说的惠州话,也与客家话有着很好的相通之处。所以,客家山歌,这一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地是深得老百姓厚爱的文化,老一辈的客家人,哪怕是大字不识一个的人,唱山歌也是张口即出,且音韵悠扬并押韵脚。况且山歌中多含有道德伦理、相亲敬爱、俚语典故等教化的道理成分。但是现在,客家山歌这一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没落。笔者更加担心的是,随着惠州人口外来化的趋势,这一文化如果不早些加以保护、收集与整理,将会很快在我们的眼前消失。真到了那时,我们该以何种心情面对?
  
  五、打造“东江溯源文化”,增添“文化惠州”魅力
  
  东江,从河源流经惠州、再注入深圳。这条哺育了东江平原两岸千千万万人的母亲河,现在,它仍是供深、供港的重要水源地。古语有云:饮水思源。同饮一江水的下游的深港人,其实他们心所系的,也是这条母亲河流。所以,打造东江的溯源文化,有着很好的机会。是故,我们更有必要对东江河进行必要的保护、完善,让清澈甘美的河水,为我们煅造一张另类的“水文化名片”,以此增加惠州的魅力。
  
  因本人水平所限,加之行文仓促,信中所提及之建言,也多有粗陋之处。然,我意为诚。就诚当是抛砖引玉罢。
  
  致
  
  礼!

网民:六木  
  2010年7月17日

上一篇:电动车问题在疏不在堵
下一篇:“廉洁操”感觉很魔幻

论坛聚焦
热门文章
城讯
网友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