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广东惠州供电局支援珠海抗灾复电传来捷报:截至下午18时,惠州供电局支援珠海市斗门区抗灾复电队伍,于25日成功恢复了10千伏白糖线、东升甲线等4回当地主干线路。目前,需要抢修的43条受损线路已全部完成故障查找工作,已累计恢复21条线路供电,截至发稿时,现场抢修工作仍在紧张有序的进行中。
争分夺秒 力争快速复电重现万家灯火
8月25日清晨7点,在斗门区10千伏大明甲乙线工作现场,惠州供电局的支援复电抢修人员趁火辣的太阳还没升起已赶忙开始清理损毁设备,将电线从电杆拆离并抬走断杆。
上午8时,倾倒的水泥电杆、变形的金属配件、扯断的绞股电线,已通通换新。全新的15米水泥杆种进深挖3米的坑里,工人仔细地填土、压实,确保稳固。
笔者一路跟随抢修组成员巡查10千伏大明甲乙线现场。被风吹倒的电杆横卧在马路之上,过往的车辆都无法通行。抗灾抢修队伍要在这里清除9根断杆,扶正倾斜杆塔2基。拆线、起吊,师傅们紧密协作,繁杂的工作被他们有序地一一拆解。记者身后的养殖鱼塘增氧设备仍需依靠发电机运作,空气里隐隐一股柴油的气味。
“阿妹,先不要通过,我们的吊车在工作,注意安全!”施工现场,工作负责人陈伟昌急忙阻止想要通过施工围栏的一个路人。“一个礼拜能有电吗?没电用的日子太难熬了。”当地居民陈小姐忍不住询问复电进度。面对于民众的疑问,陈伟昌显得很有信心:“明天(26日)复电是可以的,我们的兄弟很给力的。争取中午前把断杆清理干净,大型器械就可以进场,就可以立即组立新的杆塔,我们争取明早就给线路送电。”
同一个时间,该局无人机突击队为加快完成故障线路110千伏南北甲乙线的排查工作,无人机机师们早早就动身,同时使用两架次无人机起飞,同时作业,希望能尽早完成排查工作,为后续的抢修工作争取更充分的时间。
埋头手机的技术骨干
在应急指挥中心,有一个一直盯住手机的“特殊存在”。他叫沈瑞锡,是来自惠州博罗供电局的配网检修骨干。自2011年入职以来,这已经是他第三次支援兄弟单位台风灾后复电工作。
“来之前就下载好了导航地图。台风之后,手机信号总是时有时无。以前就因为这样,半天找不准线路。”沈瑞锡介绍,23日晚抵达珠海,他立即联系斗门区供电局获取线路运行资料和设备台账。 “这样才方便我们分工行事,后续的抢修也比较有目的,不会盲头苍蝇乱撞。”
作为技术组成员,在24日早上的受损设备巡视中,沈瑞锡充分发挥自己在配网检修领域的专业特长。“10千伏大明甲乙线原本的线路是15米长的驳接水泥杆,线路被强风牵扯,一受力,出现拦腰截断的现象。建议后续修复改用新型的加强杆,杆身一体成型,更坚固。”巡视路上,沈瑞锡和施工人员讲解抢修中需要注意的技术问题。
埋头在一大叠工程资料里,敲击手机屏幕编辑统计信息,打电话向现场人员确认工作进度,是沈瑞锡的工作常态——在忙忙碌碌的应急指挥中心里,沈瑞锡总是不徐不疾做着自己的事,“我感觉自己是个‘存在感特别低的人’”沈瑞锡自嘲道。
“统计工作需要很细心,它不仅仅是为了收集数据。比如有些线路涉及同杆架设、环网,就必须清楚知道每条线路的复电情况,确保安全。另外,定时督促各施工小组办理工作许可手续,可以提高抢修效率,并且保证所有的施工都在许可条件下进行。”他解释,这些都是屡次参加复电抢修工作总结出来的。
烘干的衣服上,是满满的爱
来自该局输电管理所的90后小伙子付拓昕,作为支援珠海抗灾无人机突击队的一员,这次珠海之行是他入职以后第一次参加异地支援抗灾复电任务。
23日夜,珠海下着暴雨,付拓昕赶到珠海安顿下来时,身上的衣服已经湿透,草草地把试衣服铺在凳子上,第二天一早便又出门到灾区进行无人机飞行巡视。夜晚回来后,发现酒店把他的湿衣服洗干净并且烘干了。衣服还留着小纸条上写着:“谢谢你们是来帮忙,辛苦了!”这个来自东北的小伙子被感动坏了,直言:“这个有点扎心了,太有爱。”
这一碗糖水,让我们又充满力量
由于指挥部指挥有力,施工人员分秒必争,这场跨越数百公里的驰援行动在短时间内就不少恢复了片区的电力供应,为饱受酷暑高温折磨的斗门居民送来了及时的电力供应。
刘国英是惠州局支援珠海施工队伍宿营学校附近一家快餐店的老板。由于地处学区范围黄金地段,该快餐店的生意平时都很好。台风过后,由于停电,刘老板只能关门停业。“以前都没见过这么大的台风,门口那颗老槐树都被连根拔走了,我本来想着还得停业好几天,冰箱里面储存的食材都得坏了,但没想到第二天就来电了。”
当刘国英了解到这个学校就是惠州局施工队伍宿营地后,他马上在店内和伙计们熬了足足一千人份的绿豆糖水,送到食堂内。可口清凉的绿豆糖水为施工人员减轻了难耐的暑气,缓解了工作的疲劳。“喝下这碗糖水,我感觉自己又充满了力量。”一名施工队员这样说道。
通讯员 何文浩 蒋立涛 黎凯燕 刘冠莹 范润晖 李星罡 庄楚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