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银行自发信用卡以来,始终坚持长远审慎的信用卡风险管理策略,以“管理规范、风险可控”为目标,遵循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并重的原则,制定合理的业务发展规划,建立平衡风险与收益的政策框架和“三道防线”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水平不断得到提升。2012年,信用卡贷款不良率同业最低,并度被VISA国际组织授予银行卡风险管理“领导者”奖。
为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目标,建设银行制定了合理的业务发展规划,在全面考虑各业务环节的人力、物力和管理能力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发卡任务,实现业务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将目标客户定位纳入业务总体发展战略及盈利模式进行考虑,设计能够有效吸引目标客户的产品,主动获取“我要”的客户。另一方面,选择安全有效的发卡渠道,通过发卡渠道对目标客户特征进行甄别,提高营销发卡效率。同时,建立科学的指标考核体系,在业界率先建立了以活动客户数、户均营业收入为考核目标的评价体系,注重规模与效益、风险与收益的平衡,坚持长远可持续的稳健经营发展策略。
在客户准入方面,建设银行倡导理性审批概念,确保客户质量。自2006年起在业内率先提出了营销环节“三亲见”要求,有效防范伪冒申请,对持有多家发卡机构信用卡的客户,有严格的授信规定和是否发卡的标准;同时根据外部市场和风险环境的变化,适实调整客户准入标准。对已有客户,根据其消费能力、行为和信用表现确定合理的信用卡额度,充分挖掘客户的潜在盈利能力,并通过卡片升级、调高信用额度等政策,提高客户的忠诚度。
随着客户数的不断增加,不同客户群体的消费需求、信贷需求、产品服务需求的差异度越来越大,风险管理的难度也日益增强。建设银行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应用风险计量与数据分析方法,有效细分客户,提升精细化管理的水平,既能满足客户需要,又精确计算和控制风险。评分卡在信用卡额度管理中的应用为例,建设银行在同业中率先开发和应用了风险计量工具,通过申请评分卡和行为评分卡有效提高授信审批决策的科学性。2007年,建设银行成为业内首家将评分卡运用在信用卡额度调整上的银行。通过分析客户信用卡历史数据,预先计算出可调整的最低额度,实现了客户申请调额的在线审批。2008年,建立了银行主动调额机制,根据不同表现类型客户,以行为评分结果为基础,每逢节假日对优质客户开展主动调额,满足了客户节日期间用卡需求。2011年,依托评分模型,根据客户额度使用情况开展实时监控与主动调额。不少客户表述:“我在境外刷卡,银行主动为我提高用卡额度真是太周到了!”2013年,又推出“上行短信调额业务”,主动对高额度使用率及因额度不足授权被拒的客户发送实时额度提醒短信,并邀请客户通过短信渠道申请额度调整,客户只需回复提醒短信即可申请调额,提升客户用卡体验。
打造行业最安全、最便捷的信用卡,是建设银行信用卡反欺诈条线的服务理念。随着信用卡产品功能、支付渠道、支付方式的创新,信用卡欺诈风险也持续发生着变化。一直以来,建设银行基于“识别、评估、测量、控制”的风险管理理念,持续对信用卡全生命周期进行风险审视,分析发掘风险点,不断优化各业务环节的欺诈风险防控策略。在“事前预防”环节,针对信用卡申请、信用卡交易、卡片激活与挂失等可能出现的欺诈风险,制定相关身份识别和交易验证的策略,有效辨识客户身份的真实性,从源头控制欺诈风险;在“事中监控”环节,做到欺诈风险“早发现、早处置”,建立了用卡交易7×24小时在线监控体系,通过搭建自主欺诈侦测系统、银联风险预警系统、国际组织预警系统为一体的侦测平台,实现实时、准实时并行侦测,及时发现潜在风险交易,主动联系客户提示和确认或主动为客户换卡,及时阻止欺诈交易发生;在“事后处置”环节,建设银行制定了标准化的信用卡欺诈风险事件处置流程,一旦发生信用卡欺诈风险,将根据国际卡组织规程,积极与商户协商赔付。并利用分行当地司法、催收资源,收集相关证据材料,进行损失追索。2010年,建设银行积极参与公安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预防和打击信用卡犯罪专项整治活动”,为维护金融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荣获公安部颁发的“2010年打击银行卡犯罪协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