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子·惠州事>家乡风情> 龙门瑶乡中秋“舞火狗”习俗

龙门瑶乡中秋“舞火狗”习俗

https://city.xizi.com   2007-09-28 19:43:34   广东新闻网    作者:齐悦   

  广东惠州龙门蓝田瑶族乡,每年中秋佳节都要举行“舞火狗”活动,以感谢狗对瑶族人的养育之恩。

  龙门,古为百越之地。蓝田位于龙门县北部十六公里,总面积一百六十九平方公里。隋唐以后至明代,瑶族的祖先就从粤北迁徙而来,清咸丰元年《龙门县志》中记载“上建……多土著,俗虽朴野犹推淳……” 书中提到的“上建”,就是蓝田的古称。自一九八七年国家设置瑶族乡以来,现有瑶族人口八千多人。

  舞火狗,源自蓝田瑶族对狗的崇拜。蓝田瑶乡世代与狗和睦相处,相传瑶族峒主年幼丧母,其父用母狗奶水把他养大。因此,狗对瑶族有育人之恩,舞火狗也是图腾崇拜的表现形式。每年农历八月十五,这里村寨举行舞火狗活动,据当地老人讲,舞火狗至少已有三百年历史。舞火狗既是蓝田瑶族一种祭祀活动,也是一种特殊的礼仪,每个瑶族少女至少要参加两三次舞火狗才能谈婚论嫁,所以,舞火狗也是瑶族少女的成年礼。

  中秋节的夜晚,舞火狗的少女,反复清唱着旋律古老、悠扬的歌谣:“火狗仔,仲唔来(还不来)?火狗公,仲唔来?来罗(来啦)!来罗……”

  舞火狗的服饰道具主要为线香、竹笠、黄姜叶、山藤。黄姜叶是瑶民祖先的服装,用黄姜叶表演就是为了纪念先人生活的艰辛。每年农历八月十五白天,各村妇女就要上山采摘黄姜叶,为晚上的舞火狗作准备。姑娘们都是村里的未成年少女,她们要在长辈的帮助下捆扎服饰,完成“火狗姑娘”的扮演工作。

  傍晚,姑娘们先在宗祠里奉上狗粮袋,点燃香火,从大门行至祭台前祭拜祖先,感激先人的恩德,祈求风调雨顺。祭拜之后,姑娘们列队来到坪地开始表演舞火狗,少女们围着坪地边舞边唱。结束坪地的舞蹈,她们再到各家的灶塘石祭拜,祈求火种长存。接着她们还要祭拜菜园,祈求蔬果繁茂,三餐无忧。

  祭拜结束后,姑娘们要穿过长长的巷道,经过曲折的田埂,走向村旁的溪流,将身上配戴解下弃于流水中,以示驱逐瘟疫,保佑健康,再洗净手足,准备参与一年一度的对歌比赛,这是年轻人以此大胆求爱、展示自己魅力的最佳时机。舞火狗时,男青年点燃鞭炮,为姑娘们的舞蹈相呼应,现在他们又来到村头与姑娘们隔河相望,他们唱起古老的情歌,表达彼此心中的爱慕之情,两岸歌声此起彼伏,一来一往,好不热闹。

  近十年来,舞火狗这种特殊的民间艺术却到了濒危的边缘,只有个别村寨还保留有舞火狗活动,主要原因是现在年轻人对祖先祟拜的观念开始淡漠,并开始放弃旧有的情感表达方式,生活方式汉化比较严重,加上民间艺人陆续离世,这门独特艺术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为此,惠州市有关部门制定了保护舞火狗这一特殊而又珍贵文化遗产的计划:二○○八年,由承传人以师带徒的形式培养接班人,接班人基本能担当起传承完整仪式的任务;二○○九年,由中青年传承骨干在各村小学传授舞火狗歌曲唱法、舞蹈技巧;组织瑶乡火狗队六十人左右,进行系统培训,使舞火狗传承队伍达到数百人;二○一○年,建立一座集舞火狗历史文化、实物展示、培训功能为一体的展览培训基地,参与培训的人数达到千人以上,村村寨寨要全面恢复舞火狗活动;二○一一年,规划设计一座民俗民间风情演示厅,向世人展示舞火狗这一古朴、亮丽的人文风景线。

上一篇:9.18诉说日寇在惠州毁掉的重要建筑(构筑)物
下一篇:东坡寓惠千日影响千年

论坛聚焦
热门文章
城讯
网友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