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我市社会工作会议召开,正式吹响了我市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冲锋号。
社会建设是当前一个热门话题,惠州部署加强社会建设工作有什么背景意义?如何推进社会建设?市社工委应如何发挥好职能作用?就这些问题,昨日,市委副书记、市社工委主任陈训廷接受了《惠州日报》记者专访。
背景意义
加快转型升级升华惠民之州的现实需要
记者: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下,惠州部署加强社会建设工作有什么背景意义?
陈训廷:2012年是我市推进社会建设极为重要的一年,也是新一届党政班子施政开局之年。市委、市政府部署开展加强社会建设工作,既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重大战略部署的必然需要,也是加快转型升级、升华惠民之州的现实需要。
惠州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30多年来,我们在经济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与经济建设相比,我们的社会建设工作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社会组织还不够发达,社工人才还较少等等。
由于社会工作长期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大量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不断积累,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化解,久而久之,小事就可能会变为大事,人民内部矛盾就可能会发生质的变化,演化成为严重的社会事件。这样一来,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就会丧失,经济建设的成果也将得而复失,人民的幸福生活更无从谈起。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执政党长期执政,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在当今社会形势发生深刻改变的背景下,只搞经济建设,不搞好社会建设,那同样也是死路一条。
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是唇齿相依、互为促进的,经济不好势必造成社会动荡,社会不安也必然影响经济发展。当前我市既处于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社会问题凸显期,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社会建设的复杂性、艰巨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全局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建设,努力为经济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规划推进
出台文件明确社会建设十个努力方向
记者:社会工作千头万绪,涉及方方面面,应如何规划推进?
陈训廷:社会工作是一项全新的系统工程,涉及领域广,工作任务重,推进难度大。
通过前几年的实践,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在信息化、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社会结构日趋复杂,社会主体更加多元,社会管理唯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现实。但不管社会管理机制怎么创新,强化党的领导、坚持以人为本、践行群众路线始终是这项工作的根本。
因此,我认为,要搞好惠州的社会建设工作,必须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格局为框架,以体现“社味、民味、惠味”为特色,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构建起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建设工作模式。
所谓“社味”,就是要突出建设“大社会”。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主体,特别是社会组织、群团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积极作用,建设一个共建共享,能够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充分反映社会各方面要求的“大社会”。
所谓“民味”,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建设“好社会”。就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在党的领导下,激发社会的活力,提高社会自治水平和社会自我修复的能力,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归属感和自豪感。
所谓“惠味”,就是体现惠州的实际和特色,建设“幸福社会”。惠州是惠民之州,又是广东省深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建设幸福惠州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些年在改善民生、创新社会管理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如人本立市、由民作主的理念创新,教育、医疗、住房、社保等领域的惠民创新,“四民主工作法”、“复退军人之家”等社会管理创新等,要继承和发展惠州特色的经验做法,努力构建法治和谐社会、惠民幸福社会、公平阳光社会,走出一条惠州特色的社会建设之路。
根据这一总体原则,目前我市已下发《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实施意见》及7份配套文件,这些文件是我市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加强社会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据我归纳,主要明确了社会建设10个方面努力方向:抓好社会建设工作创新试点、抓好重点民生工程建设、抓好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抓好城乡基层服务管理、抓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抓好社会安全稳定工作、抓好文明诚信社会氛围、抓好社情民意表达机制建设、抓好社会领域信息化建设、抓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这10个方面既是社会建设的重点,也是社会建设的难点,我希望,通过抓好这十项工作的落实,能够进一步夯实社会建设基础,建设民共建、民共富、民共享、民共治、民共乐的科学发展惠民之州。
组织领导
发挥市社工委 “统筹协调推进监督”的职能
记者:作为社会建设的主管部门,社工委下来应如何发挥好职能作用?
陈训廷:社工委是在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是一个新鲜事物,我们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遵循,没有成型的模式可以借鉴,仍需要大家真抓实干,在实践中不断研究、探索、完善。
社工委实行委员制,由38个委员单位组成,既是市委的工作机构,又是市政府的工作机构。形象地说,社工委就同党委、政府抓经济建设的发改委一样,是抓社会建设的“发改委”。如何发挥作用?我认为要科学定位,在这方面,市委期望社工委认真履行好“统筹、协调、推进、监督”的职能。具体来说,重点要从3个方面进行努力。
统筹协调方面,按照建立决策、执行既相对分离又相互协调的社会工作运行机制,社工委应着眼于牵头制定并组织实施社会工作的总体规划和重大政策,定方向、定目标、定任务,着眼于建立跨部门的协调工作机制,重点解决单个部门难以突破的瓶颈,着眼于凝聚共识,促进各委员单位优势互补。
推进工作方面,要重视方式方法,通过加强调研抓典型的思路去推进,尤其要重视试点示范引导作用,鼓励各地各部门尤其是基层大胆探索,及时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形成以点带面推进社会建设的良好局面。
监督考核方面,按照省、市的要求和部署,将出台《惠州市社会建设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明确的任务分解制度、责任落实制度、办理情况追踪和督查督办制度,加强对各地各单位落实社会建设任务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当前,尤为紧迫的是,各地党委、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社工委工作机构,确保社工委人员到位。
记者:市社工委是个跨部门的“超级平台机构”,协调起来并不容易。如何确保各委员单位形成合力?
陈训廷:我认为社工委要通过完善会议制度、协调制度、调研制度、工作交流制度和督查督办制度等,搭建好功能强大的工作平台;38个委员单位在工作中一定要加强请示汇报和沟通交流,实现纵向与横向的联合,认真共同研究解决社会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除此之外,各委员单位内部还要指定一名负责同志分管社会建设工作,明确一个内设机构处理社会建设具体工作,确保活有人干、事有人管,信有人送,实现与市社工委的无缝对接。
(惠州市社会工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