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子·惠州事>看天下>广东> 中山—潮州对口帮扶工作 探索区......

中山—潮州对口帮扶工作 探索区域发展新路

https://city.xizi.com   2014-02-20 17:35:03   南方日报      

    去年11月7日,广东省启动新一轮帮扶工作。作为新的结对城市,中山、潮州迅速行动,在3个月时间内两地政府、企业之间的对接已风生水起。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对两地的积极探索给予了充分肯定。
    改变认识,将传统意义上的帮扶关系变为“互利共赢”的融合发展关系,成为两市各自优化转型、振兴发展的重要契机;让市场走在最前面,市场活力倒推政府改革,由要素驱动转变为改革驱动;从园区共建向专业镇对接、中小微企业服务平台搭建拓展,从单一对接实现综合全面对接发展——中山、潮州的对口帮扶工作正碰撞出无数新火花。
    中山、潮州两市的探索正勾勒出怎样的图景?“星星之火”能否在广东区域协调发展中形成“燎原”之势?这其中,有怎样的努力、勇气、困惑和思考?南方日报记者连日来辗转潮州、中山两地深入调查,对两市的创新求索一探究竟。
    ●南方日报记者 邓圣耀 方正 实习生 邓鸽 发自潮州、中山    统筹 谢思佳
 
    ■调查
    依靠市场使政府和企业“两头热”
    中山、潮州产业结构具有高度相似性和互补性,对口帮扶工作一启动,两地的民间热情如“干柴烈火”一般,被迅速点燃
    这几天,潮州企业家、广东四通集团副董事长蔡镇通很兴奋,因为他所在的企业刚刚找到了“新恋人”。
    四通集团以生产日用陶瓷为主,主打工艺设计,正努力转型生产高附加值产品。但由于技术上不足,向洁具和卫浴发展的道路还没有全面打开,一直在寻找合作伙伴。
    在由坊间戏称为中山—潮州对口帮扶指挥部主办的“非诚勿扰”活动上。四通集团与中山广晖卫浴科技集团“对上了眼”,迅速签署了合作协议并准备项目启动。
    双方商定,由四通提供场地、工艺设计,广晖集团提供增压泵技术,共同生产节水环保的卫浴产品——马桶。这种马桶较一般产品减小了水箱设计,能节省整个产品1/3的重量,既节省原料又便于运送,而且每次冲洗能节省1.5升水,初步估计,在北京市使用一年,能节水0.75亿立方米,相当于当地居民用水的1/3。
    这次合作源于去年的一次活动。当时,中山组织首批100多家企业、20家行业协会与潮州在五金、家电、风电、食品、房地产等行业进行合作洽谈,通过市场运作找寻合作伙伴。不同于以前的政府“拉郎配”,而是根据市场需要,开启完全自由的“非诚勿扰”模式,“需要双方互相看对眼,政府不能乱点鸳鸯谱。”中山—潮州对口帮扶指挥部总指挥殷昭举告诉南方日报记者。
    由于中山、潮州产业结构具有高度相似性和互补性,中山—潮州的对口帮扶工作一启动,两地的民间热情如“干柴烈火”一般,被迅速点燃。
    潮州企业、国内知名的卫浴品牌恒洁卫浴与中山美图洁具实业有限公司是长期合作伙伴。恒洁卫浴董事长谢伟藩告诉南方日报记者,两家企业最近几年一直想合作共同生产智能冲洗马桶抢占国产市场空白。“但双方一个想落户在中山,一个想落户在潮州,谁都说服不了谁。我们甚至还考虑过选址在两地中间地带河源,但始终觉得不合适。”
    在那一次的对接会上,这个问题迎刃而解。“两地政府的帮扶关系给了我们巨大的信心和保障,同时提供了政策优惠和土地保障,所以美图最终同意了落址潮州。”谢伟藩说。
    殷昭举认为,这样的帮扶实现了从过去政府“一头热”,到政府和企业“两头热”的转变。相比之下,企业方面更怕错过这一轮市场机遇,“以前是我们政府急,现在是企业比我们急了。”
    就在昨日举行的企业对接会上,两市已达成合作意向的企业9对。今天,两市的相关协会还将进行对接,并通过协会为抓手,全面推进市场合作走向纵深。
 
    专业镇对接成为两地合作新载体
    有潮州的镇干部说,在以前的对口帮扶中,他们镇一级干部总认为跟自己关系不大,“但现在,我们比谁都急!”
    在企业对接的同时,专业镇的对接进一步深化了市场力量在帮扶中的作用。
    潮州木雕历史悠久、世界闻名,但一直未能实现市场化和产业化。“木雕之乡”意溪镇党委书记郭焕镇告诉南方日报记者,意溪镇一直想发展木雕经济,2年前还专程到木雕艺术市场化做得较好的浙江东阳调研过。但发现潮州缺乏相应的产业基础和市场链条,一直未能取得突破。
    这一次,中山在帮扶潮州过程中提出“专业镇结对子”的新思路,将中山大涌镇与意溪镇结对。大涌镇的家具销售渠道畅通、产业链完整;意溪镇有很多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木雕工艺精美绝伦;两者一拍即合,将木雕“嫁接”到家具上。一方面将大师引入中山,在当地建立“大师工作室”,指导中山家具制作的工艺设计;另一方面,在意溪镇征地2000亩,建立家具产、展、销基地。为潮州木雕走向市场打开新路。
    这种“毛细血管”般的对接让意溪镇的基层活力也调动起来了。郭焕镇说,在以前的对口帮扶中,他们镇一级的干部总认为跟自己关系不大,“但现在,我们比谁都急!”
    对此,中山市有领导打了一个比方:“以前是潮州的‘水’烧到了99℃,现在我们加一把柴,让‘水温’提高1℃,让这盆‘水’沸腾起来。”
 
    “小榄经验”骨干团队驻扎潮州
    改革开放以来,中山依靠市场经验实现了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如今,中山人又将这些经验带到了潮州
    梁惠玲是中山小榄镇生产力促进中心的首席顾问。6年前,她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来到小榄,辅导小榄镇生产力促进中心一步一步成长、成熟,并成为广东省由市场力量帮助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典范。现在,她又来到潮州,全身心投入潮州—中山产业创新中心的建立之中。
    梁惠玲的故事是中山—潮州帮扶工作的一个生动注脚。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山依靠逐渐积累起来的市场经验实现了产业结构一步一步优化、转型,如今,中山人又将这些经验带到了潮州。有人说:“现在的潮州就是10年前的中山。”中山走在前面的经验将帮助潮州在治理意识和发展方式上实现跃级、超前。
    去年12月23日,由中山和潮州两市以股权投资方式共同投资6亿元、建筑面积21556平方米的“潮州—中山产业创新中心”正式挂牌成立。中山小榄镇生产力促进平台团队率先进入,完成了创新中心的框架,主要功能是实现创新平台的三级联动,即政府的推动、市与镇的联动、行业协会与镇的联动。
    该平台与潮州现有的一些平台不同之处在于,改变以往的公共服务平台“坐着等你来”的被动姿态,而是强调两个理念:一个是市场,另一个是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协会联动、市场运作,通过激励的机制,促进企业竞争,充分利用市场化机制的推动作用。除此之外,与小榄合作建立的镇一级公共服务平台“小榄—庵埠生产力促进中心”、“古镇—枫溪生产力促进中心”等也在前几日启动。这些平台将为潮州7万多家中小微企业抱团发展、做强做大提供技术支撑,促进一批市场主体“个转企”、“小升规”,提升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助推树苗长成参天大树。
    中山的经验同时用在了帮助潮州改造园区工作中。在中山,国土、工商等职能部门在园区都有机构和人员下沉,“职能部门设置A、B章,办事的企业盖了园区的章就不用再跑市局。极大地提高了园区运行效率。”有中山方面的工作人员介绍,这些在中山被证明行之有效的方法将很快来到潮州,现在,两市还在研讨更多措施全面推进园区工作。
 
    通过市场合作“倒逼”政策创新
    中山和潮州产业合作已然立足园区又跳出园区,实现了从增量合作到增量、存量合作齐头并进的局面
    中山—潮州的对口帮扶工作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双方产业合作已然立足园区又跳出园区,实现了从增量合作到增量、存量合作齐头并进的局面。专业镇对接合作等措施都是两市的“自选动作”。为此,有人担忧,目前省里下发的帮扶工作征求意见稿中,对于帮扶工作成效的考核还是更重园区,似乎难以全面衡量帮扶工作的社会经济发展综合效益。“这个指挥棒能否转向新趋势和新特征,在成绩考核上对其他实效性工作多一些考虑和倾斜?”
    短短3个月,中山—潮州的对口帮扶工作正形成系统性的思考和布局,而现在,两市正打算做得更多。
    在昨日举行的两市联席会议上,在讨论财政资金扶持企业的问题时,中山市市长陈良贤提出改变过去财政资金补贴模式,由两市出部分资金建立“资金池”,由“资金池”撬动银行资金,将银行资金面向企业。通过金融杠杆,既实现了可利用资金的倍数级放大,又避免了行政补贴的弊端,而是通过市场手段实现资金的合理利用、监管。
    据了解,这是中山刚刚研究出台的新政策,现在它将迅速在潮州复制。据介绍,这个政策目前在省内属创新之举。
    中山、潮州两市主要领导在会上讨论认为,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山—潮州的对口帮扶工作应当由过去的要素驱动转变为改革驱动,两市共同探讨更多改革的举措,一方面推动帮扶工作的领先性和进步性,另一方面也以此促进中山、潮州自身的深化改革。
 
    ■直击
    “新对子”迅速行动
    三个多月开新局
    昨日,由潮州市委书记许光、市长李庆雄带队的潮州代表团一行48人来到中山,与中山市委书记薛晓峰、市长陈良贤率领的中山党政、企业人士近42人召开联席会议。从政府对接到企业对接、协会对接,代表团的行程满满。
    3个多月来,这至少是两市党政一把手的第4次会面,而陈良贤和李庆雄最近的见面时间则在4天前。
    2013年11月,省委、省政府启动帮扶工作,要求在今年2月前将指挥部建立到位。记者了解到,中山、潮州两市在去年12月中旬帮扶指挥部人员就全部到位。2014年1月,两市就为推进对口帮扶工作联合发文——此举在省内十分罕见。短短的时间内,两市启动“自选动作”,首批选派的9个专业镇共18名镇级干部双向交流到镇街一线,实现“毛细血管、神经末梢”的深度对接。
    事实上,帮扶工作指挥部的干部经常在深夜热议工作、闪动不止的“中潮友谊”微信群展现出两市之间的默契和工作干劲,背后是两地干部对互利共赢、融合发展关系的追求。
    许光说,潮州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但在最近10多年的发展中落后了,需要升级。“潮州需要的是像中山这样的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城市,给一些催化剂,实现产业升级。”同时,潮州要结合自身民营企业比较强和专业镇较强的特点,探索出自身振兴的路径,“如果一味地等着大项目落户,会错过发展机遇。”
    许光认为,潮州把帮扶工作作为发展转型的重要抓手,通过转型升级优化存量,营造环境增加增量,最终实现潮州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中山市委书记薛晓峰告诉南方日报记者,对口帮扶工作对于双方而言都是一个取长补短、合作共赢的天赐良机。“对于中山而言,做好帮扶工作也是突破要素驱动发展瓶颈、推动转型发展的难得机遇。”
    薛晓峰表示,如今中山的土地开发强度已经接近上限,发展面临资源要素的“天花板”。要进一步加快发展,需要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将“发展的翅膀”向外伸展。
    据介绍,中山和潮州两市的产业结构惊人相似。中山有15个省级专业镇,大都是百亿元级;潮州有19个省级专业镇、8个市级专业镇,总量比中山还要多,但是“块头”不是很大,大都是10亿元级,提升的空间很大。双方的理念是:在都靠专业镇支撑,都有“手艺活”的基础上,通过对接融合共同提升,使潮州的这些专业镇尽快成长为30亿元级、50亿元级的同时,也为中山传统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为中山传统产业在更广阔的时空中部署产业链另辟蹊径。
    正因为如此,潮州人不以羸弱的心态把自己视为被帮扶,中山的帮扶资金,潮州提出按照1:1进行配套;中山人不以强者的心态把自己视为做慈善,在每一个中山工作人员的口中,都在反复强调中山可以从中寻找的机遇。

上一篇:粤港边界警方查封一地下走私通道 设备齐全
下一篇:中山潮州对口帮扶:促进产业深度对接融合

论坛聚焦
热门文章
城讯
网友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