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银行业的“新常态”,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和互联网金融浪潮的倒逼下,如何大刀阔斧地自我革新,寻找新的转型方向已经是商业银行的必答题。
转型要趁早。早在2011年,建设银行就提出了“综合性、多功能、集约化”转型思路,并于2014年10月制定出了《中国建设银行转型发展规划》,成为全行到2020年的发展纲要,即加快向“综合性银行集团、多功能服务、集约化发展、创新银行、智慧银行”这五个方向转型。
如今,中期业绩的一组数据已经彰显了建设银行战略转型成果。截至今年6月末,建设银行资产规模达18.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81%;客户贷款和垫款总额101571亿元,增长7.20%;客户存款总额136970亿元,增长6.19%;净利润1322.44亿元。
养老金公司开业在即 综合化经营成利润增长新引擎
建设银行董事长王洪章在建设银行中期业绩发布会上透露,建信养老金业务管理公司(下称“建信养老”)最快一个月内有望正式成立。
据了解,建信养老金公司由建设银行作为第一大股东,和全国社保基金共同发起建立。此前,建设银行已经形成了包括养老金咨询、企业年金受托、账户管理、托管、企业年金集合计划等五大类20余项具体产品的养老金融产品与服务体系。截至2014年末,建设银行运营养老金受托和托管资产合计近1900亿元,运营养老金个人账户超过384万户,企业年金和养老金业务在业内处于领先地位。
据悉,建信养老是建设银行依照新的战略转型规划所做的布局,也是建行第三轮组织架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在建行的战略规划中,明确将建信养老作为第三轮调整的开端,未来,有条件的都要实现子公司模式,甚至可以探索单独上市。
建信养老金公司是经国家批准的国内首家银行设立养老金公司的试点公司。“银行系”养老金公司试点,被视为国内银行业综合化经营再进一步的重要标志。事实上,建设银行目前已经是国内商业银行金融牌照最全的,旗下拥有建信人寿、建信信托、建信租赁、建信基金、建信期货、建银国际等子公司。
这得益于建设银行向综合性化金融集团转型的前瞻性布局。王洪章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银行打造创新金融生态系统的转型过程中,一个重要转变在于,创新视野由侧重母行创新向集团一体化创新转变,实现集团创新协同,增强对综合性银行集团转型的驱动力。
“综合性银行集团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银行业自身演进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只有坚持‘向综合性银行集团转型’的发展方向,才能统筹发展国际与国内市场、货币信贷与资本市场,更好服务国家经济建设。”王洪章表示。
建行人士表示,截止到目前,建设银行综合化经营平台已经初步搭建,下一步将继续努力构建一个市场互为依托、业务互为补充,风险分散可控的经营架构,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最终目标成为功能齐全、领先同业的综合金融服务提供商。
自2014年以来,受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和经济结构调整去杠杆、去产能过程,银行业作为顺周期行业难以独善其身,资产质量承压;与此同时,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快推进,银行利差持续受到挤压,再加上金融脱媒和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速纷纷下滑至“个位数”,传统盈利模式难以为继,亟须转型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转型要趁早,建设银行综合化经营业绩表现已经初露锋芒,持续增大集团利润贡献比重。2015年中报显示,截至2015年6月末,中国建设银行集团综合化经营子公司总资产合计242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7.91%;净利润21.60亿元,同比增幅47.62%。
与此同时,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是,建设银行综合金融服务功能逐步健全,以银行业务为主,非银行金融业务为辅,为客户提供跨市场跨行业跨国境的综合金融服务。截至6月末,该行累计承销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2374.76亿元,承销金额继续保持同业第一;证券投资基金托管只数和新发基金托管只数均列市场第一,成为首批香港基金内地销售代理人中唯一一家银行代理人。
集约化经营战略愈加明晰 推进大资产大负债经营管理
8月26日,人民银行放开一年期以上定期存款的利率浮动上限,目前只剩下放开存款利率上限最后一步,利率市场化改革一步步逼近,银行利差空间一再受到挤压。
这对商业银行而言“狼”真的来了吗?建设银行副行长庞秀生坦言,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特别是央行不对称降息,使得上半年建行利差下降14个基点,估算全年下降20个基点,预计下半年下降点数比上半年减少,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影响相当长,这将给银行利差带来很大压力。
面对利率市场化的挑战,建设银行转型重点之一在于,推进大资产大负债经营管理。王洪章表示,建设银行大力实施“三大一高”战略,即巩固在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造价咨询、零售银行等传统及既有优势的同时,大力发展资产管理、交易金融、投资银行等战略新兴业务;推进大资产大负债集团管理和整体协调发展,加快子公司与国际化发展步伐。
建设银行公司业务部副总经理张喜军近期在银行业例行发布会上表示,建设银行未雨绸缪积极应对,实行战略转型方案已经落地,各个条线、各个部门、各个基层行都在进行推进和落实。“建行战略转型其核心策略的第一点就是巩固传统的优势和特色业务。例如基础设施建设,是建行的传统优势业务,住房金融领域等是建行的特色优势。”
中报显示,上半年建设银行继续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产业布局,积极对接“一带一路”、自贸区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基础设施行业领域贷款新增额达1478亿元,在公司类贷款新增额中占比73.98%;继续保持住房金融领先优势,个人住房贷款增长9.61%至24704亿元,新增额和余额均居市场首位,房改金融业务市场占比持续超过50%。
创新与智慧银行引领 以互联网思维和技术再造建行
面对互联网金融的深度“搅局”,各家商业银行可谓“各显神通”。近日,建设银行网络金融部负责人对记者详解了其互联网金融战略: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进行银行体系的再造,运用“互联网+”连接传统银行业务、渠道和技术,而不是打造孤立于银行集团的主业和体系之外的银行。围绕“综合性、多功能、集约化”的经营战略,构建与全渠道产品和服务高度融合的全方位互联网金融体系,通过整合多种金融、非金融服务,在平衡风险与收益的基础上提升客户体验,为客户实现更大价值。
以“智慧、泛在、跨界”为发展方向,近年来,建行全力加强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微信银行三大网络渠道建设;根据客户衣食住行的生活需求,创新“善融商务”、“悦生活”、“惠生活”三大生活平台;围绕客户的“用钱”、“赚钱”和“借钱”的需求,不断丰富完善缴费支付、投资理财和信贷融资三大产品线;并在大数据、“金融云”和智能客服三大智慧技术应用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一组数据足以彰显建设银行网络渠道布局的成效。截止到今年6月末,该行电子银行和自助渠道账务性交易量占比达94.32%,较上年末提高6.29个百分点。其中,手机银行客户数达16363万户,较上年末增长11.47%;实现交易额5.78万亿元,同比增长82.18%;交易量达28.27亿笔,同比增长167.08%;微信银行客户数达2066万户;个人网上银行客户数19332万户,较上年末增长8.19%;交易额23.70万亿元,同比增长21.16%;交易量69.07亿笔,同比增长179.32%。
在对公业务方面,建设银行人士表示,该行运用互联网的思维和技术为核心企业、核心平台打造全新的网络金融服务平台,实现了商业模式渠道、客户评价、产品风控等全面创新,成功研发出网络信息流类、物流类、现金流类、供应链类的产品,全面覆盖在电子商务交易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三个关键特征,与92个电子商务平台和核心企业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8年多来,建行网络银行贷款主要投向涉农、制造业、电力、电子商务等行业。截止到今年3月,建行累计向1.7万个企业发放了1450亿元网络银行贷款,其中小企业占90%以上。截止到2015年6月末,该行企业网上银行客户数366万户,较上年末增长10.78%;交易额82.31万亿元,同比增长38.09%;交易量13.40亿笔,同比增长29.09%。
在云和大数据方面,建设银行已经提出建设“大数据银行”,将大数据能力建设列入全行战略转型规划,并专门成立了数据实验室以及专责大数据推进工作的部门和由行领导牵头的工作推进小组。据悉,建设银行正在开发的“新一代”系统中,大量运用了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和工具。通过云和大数据建设,建设银行将大幅提升精准挖掘、传递、共享客户需求的能力,为开展商业模式创新提供必要的基础支撑。
在O2O金融行业应用创新方面,建设银行一方面通过互联网化向产业链前端延伸,另一方面,通过金融化向产业链后端延伸,形成“产业+互联网+金融”的“1+1+1”的跨界融合商业模式。目前已经在医疗、ETC、教育、旅游、商业、物流等多个行业,开展了相关的前瞻性研究和探索。
早在2011年前,建设银行就推出了电商平台——“善融商务”,成为银行金融生态版图中的一块重要拼图。截止到今年6月末,“善融商务”累计发展商户5.72万户,累计发展会员1193万个;上半年成交金额294.04亿元,同比增长53.56%。其间,个人商城手机客户端“建行善融商城”正式上线,移动电商将成“善融商务”的“下一城”。
建行向综合化银行集团巨擘进军
https://city.xizi.com 2015-12-18 12:54:11
延伸阅读:
- 建行品牌价值位列中国银行业之首2012-02-08
- 建行创新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成效显著2012-03-24
- 建行推出全国首款“金融助盲卡”2012-05-08
- 建行龙卡信用卡 满额可享10%立减优惠2012-10-10
- 建行再次蝉联“中国最佳托管银行”2013-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