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的争论铺天盖地,惠州究竟属不属于客家文化?惠州又应该属于什么文化?其实,还有什么好争的呢?如果再拿捏不准的话,干脆就叫惠州文化吧!!可能大多数人对我的提法嗤之以鼻,认为惠州的文化内蕴不够,依据也不够厚实,怎么能硬推一个“惠州文化”出来。可是,有了这些连惠州文化都不敢提的人,你指望惠州还能达到一个什么高度呢?
文化是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形态,是城市的灵魂,涵盖了城市的历史渊源、民风民俗、,精神风尚、社会公约等等,更是一个城市成长和发展的方向。现在的社会风气令人担忧,诚信随处乱弃。文化的建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舒这个社会上的暴戾之气,疏引上述难点。广州的一个南越王墓,就足以把讽刺广州没有文化的嘴巴统统缝上,并且密不透风;深圳由二十多年前一个小渔村变成现在的暴发户,要文化是没有的,但是它日前推出的一个丛飞精神,唤醒了多少深圳人的良知,弘扬正气的心声,在多少人内心深处呐喊!
再去争论惠州是广府文化还是客家文化孰无意义。而且,把惠州归属于客家文化或者是广府文化都会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口水满天飞啐了以后,争即是不争,仍然毫无结果。固然,连南越人都是战乱后中原南迁的人群,更毋用说两千年后的惠州人了。最原始的惠州人应该是惠州本地南蛮和客家先祖迁徙后的衍生群。即使史料不确定,也相差不远矣。惠州受客家氛围的影响是多方位的,可是受广府文化的熏陶又何尝不大呢?据我所知,清末明初,惠州的家族们上省城求学的人数与规模之多,与省城的商贸往来之频繁,更是亲密无间。
文化在每一个特定的时期都会被赋予了特定的寓义。潮州的韩愈就影响了几代潮汕人。东坡谪居西湖,也为我们惠州的历史文化增抹了浓厚的一笔财产。文化的归祖,在每个历史时段,其实是各有千秋的。那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去挖掘惠州文化呢!?在这里提出的惠州文化,就能不能换个角度,将历史渊源淡化,而将道德精神风尚加重呢?当千百年后,我们提炼的“惠州文化”被我们子孙们领受着、遵秉着的时候,他们或许会追思苦忆做过的这些苦差事的始创者们呢。
“惠州文化”的内涵呢?“四东”当然是主题。东江文化源远流长、蔚为大观,也演绎了惠州人民勤劳、朴质的历史情结,东纵文化代表了惠州不甘屈服,与侵略者抗争的顽强精神,东坡文化是一幅极美的山水诗墨画,也隐喻了惠州优美的自然山水风光,东征的典故可能会令惠州人尴尬一些,可是你大可以把它看成是我们惠州人追求光明,追求真义的历史事件不就得了!惠州的文化也不仅于此,罗浮山道教、龙门瑶乡文化、环大亚湾海域的妈祖和军声、惠阳林立的古堡和碉楼、名人故居等等不一而足,它们既是文化长廊里的点缀,也是惠州文化卷册里的增补。
其实,最精粹的,当然是惠州的“包容并蓄”了。这是惠州几千年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所决定的。惠州城以宽广的胸怀,纳收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外来客。你在潮汕,当地排外性很强;你在广州,也很难融入到当地人的圈子去;深圳只是一个旅馆,过客来去匆匆。可是你在惠州,就完全没有“外人”的顾虑。只要来到惠州,住上三两个月,邻近着那种亲和力,你就会深爱上这里的环境和恬静。这里的人也不会因为你是外地人就对你加倍坑偷拐骗(这个话题与社会治安无关)这样一个水城,加之完全不经意切入的绿化环境,你就象踱步在自家后院的小花园里,很快就是一个居家主人的感觉。不少寓惠的朋友,问他们对惠州的感受,就是两个字“舒服”。可是这个“舒服”,寄托了多少人对自己休生养息场所的向往啊。
当然,就我所说的以上内容可能还失偏颇,可是如果宣传部门和文化部门愿意出马,愿意在这个领域细加探讨提精,就会把这个惠州文化的内蕴统括着十分全面和精辟了。不过设计者们千万不要陷进文化的过度性和浅薄性的误区,既不要把惠州文化演诵成政府歌功颂德的附着品,也不应只是披在城市繁华上的那件表层外衣。
则惠州文化幸甚,惠州历史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