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海归”张元敏
求职不易,收入只够生活必需
物价不断上涨,对价格越来越敏感
今年26岁的张元敏两年前从英国完成学业回国。虽然手握一张金融硕士文凭,毕业的大学也还算不错,但回国之初,她依然还是能感觉到求职的不易。
经过反复斟酌,张元敏将就业地点选择在上海。“上海是金融中心,各类金融机构云集,对于我这个专业最合适。”然而,在经历了反复投递简历、笔试、面试的过程后,她发现,大多数公司对她的“海归”身份并没有表示出特别的兴趣,它们更看重求职人员的实际能力,而不是“洋学历”。“毕竟只出去了一年半,虽然眼界开阔了,但从专业知识到外语能力,与国内毕业的学生相比,确实很难说有明显的优势。”
最终,张元敏进入了一家外资背景的投资公司。公司规模不大,但工作性质是她喜欢的。只是,试用期的起薪太低,低于她的心理底限。“一开始每个月工资只有2000多元,根本不够用。出国留学已经花了家里不少钱,工作后还要向父母伸手,实在觉得惭愧。”
虽然这两年张元敏的工资也在增加,如今已经有6000多元,但与这几年不断上升的生活成本相比,工资上涨的步伐还是显得慢了,再怎么省吃俭用,依然还是“月光族”。“这两年物价涨得快,以前去超市、菜场买东西,都不大看价格,现在对物价越来越敏感了。”
房租是支出最大的一块。公司周边的房子,租金贵得吓人,根本就不敢考虑。后来从公交车能直达的区域里,找到一个30来平方米的房子。横向比较,绝对是价廉物美了,但每个月的租金加水电气还要将近3000元。收入的一半就没了。
房租是硬性支出,就只能从别的地方省了。她现在每天三顿饭,都是自己做,中午那顿在家做好用饭盒带到公司。“这样一个月吃饭的花费大概是600元。如果中午在外面吃,可能这一顿的饭钱一个月下来就得600多元。”除此之外,交通费、置衣购物、娱乐和为数不多的必要应酬,小张的收入就差不多消耗殆尽了。“现在的目标是保证每月量入为出,不出现‘赤字’,至于存钱,还不是现在能考虑的问题。”
虽然眼前面临着困难,不过张元敏对未来却并不灰心。“对行业和公司的业务都慢慢熟悉起来了。要争取能够尽快独立完成一两个项目,使自己能独当一面,不断积累经验,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其实我并不太担心收入问题,努力做好自己,只要努力相信以后一定不会缺钱。”
助理工程师陈天
节余不多,“大支出”三年后考虑
期望与现实有落差,需摆正心态
大学毕业不久,没有房没有车,每个月领着六七千元的工资,和另外三个同事一起住在单位60平方米的宿舍里……这是陈天的生活,也是大部分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的生活。
小陈是四川人,2011年7月从北京一所著名大学毕业后,成为大连一家国企的助理工程师。现在每个月的起薪是3600元,但是七七八八都加起来,每月就能领到6000元到7000元左右了。由于刚到公司,小陈的薪水目前还没有涨过,也没有年终奖。
与张元敏相比,小陈的生活压力要小很多。据他估算,自己每个月的支出大概占收入的30%—40%,再加上10%的税。虽然每个月都有所节余,但数量有限,压力还是很大的。几年以后要成家,这些节余对于买房买车来说,就有点杯水车薪了。“按照现在的房价水平,将来若要买房,肯定是父母和自己各出一部分钱,买车则由自己负担。不过像买房买车这样‘大手笔’的支出,是工作至少3年之后才会考虑的问题。”
“如果成家比较晚的话,多攒几年钱还可以承受。要是打算这几年就成家,结婚生子的支出就要多很多,目前的收入还真解决不了问题。而且每个月的生活支出因人而异,像我们同事中家庭条件比较困难的,每个月基本就没有什么余钱了。”
对于小陈来说,压力不仅仅是生活上的,更是工作上的:“现在工作压力蛮大。因为首先自己是新员工,经验不足;公司的工程也正进行到主要阶段,而且人手还不充足,所以需要自己非常快速地融入工作环境中。”
小陈说,当时找工作时选择比较多,之所以选择现在这个,是看中了其中的很多优势。但工作半年来也有失落和无奈。这份工作带给他的收益,无论从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是低于之前的预期。想象中无论是收入上还是生活上都比现在好很多。面对现实中较大的落差,小陈真真切切体验了一把“梦想照进现实”的失落感。“人的欲望是无穷的嘛,有时也需要自己摆正心态。”他笑着说。
自由职业者小文
收入波动,“零至五千元不等”
结婚的话,男方必须有房有车
24岁的小文是个北京女孩,也是个不折不扣的艺术迷。200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她,当初听从了自己的意愿,选择了清华美院信息艺术设计系的动画专业;一进大学的门,又自作主张地学起了长笛,一练就是5年……
这个阳光外向、敢想敢做的北京女孩,大学毕业后,并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选择找一份稳定的工作,而是自立门户,利用自己的专业,成为了一名自由职业者。
学美工出身的她平时的工作是接各种设计活和自己做些手工。作为自由职业者,小文工作一年来,全部的工作从上到下都是她一人在操办,接活、订货、设计、制作。在社交网站上经常能看到她隔三岔五传上去的照片,内容都是各种精致可爱的手工作品,小文乐此不疲。
小文每个月平均能赚2000元到3000元左右;但是身为自由职业者,工资每个月都会变,而且浮动常常很大,按照小文自己的说法,是“零至5000元不等”。小文倒是自己看得很开,但是妈妈却似乎不满足。小文坦言:“自己无所谓,家里给的压力多一些。妈妈希望找个坐班的工作,干干活,然后结婚嫁人,也为此多次催促我。”
对于现在的生活压力,小文表示“还行”。因为毕竟是和家人住在一起,有家里人的互相帮扶,生活支出较少;但是以后如果有了家庭,小文表示“压力应该会比较大”。小文坦言,自己家的房子只有70平方米,结婚的话,男方必须有房有车。
对自己的现状,小文是不满足的。她为自己的未来发展进行了一番规划:“我可能会进入外企工作,休息的时候继续做自己的东西,找机会办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型展览。”
记者点评
中等收入群体是社会的中坚力量,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源泉。这个群体本应富有活力,除了生存需求外,也应当有适当的财力,去满足发展需要和享受需要。然而,在现实中,一些中等收入者的生活状况有些尴尬。他们享受的社会保障和福利较少,生活负担压力却日益加重。“房奴”、“车奴”、“孩奴”,层层重压抑制了城市工薪阶层积累财富的能力。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配合。就个人而言,当然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技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经济形势。政府则应当创造更加宽松的创业就业环境,通过调整产业、行业、职业结构,为“白领”们提供更多施展才能、实现自身价值的舞台。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中,也应当更加倾向于劳动者的利益,提高劳动报酬的比重。促进房价合理回归、稳定物价、推进教育公平、深化医改和完善社保,也有利于为中等收入群体“减负”,促进他们收入的稳定增长。